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車內環境質量控制主題論壇近日在北京召開。論壇上,最引人注目的則是車內空氣質量工作委員會的成立。這個新成立的委員會,是由汽車整車廠、客車廠、汽車內飾件,內飾材料企業、車內空氣凈化器企業,國家室內車內環境及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組成首批會員;同時由侯立安院士等國內室內車內空氣質量相關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共同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領導下,研究車內環境質量控制方面的問題。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的強制標準》出臺在即,治理車內空氣污染刻不容緩。從源頭上控制車內空氣污染,探索使用散發較低的環保材料,將是未來前景以及相關主機廠和零部件企業的應對之道。”
國家室內車內環境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主任表示,在強制性標準執行后,達不到要求的車輛將被強制召回。而推進車內空氣質量控制標準出臺后的落實,是需要依靠整車廠商、原材料廠商的共同努力,同時需要全社會來監督。
"車內空氣質量控制標準"發展歷史:
2012年3月1日,《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頒布實施,這是中國國內首個關于車內空氣質量的標準,改變了國內乘用車內空氣質量一直處于無標準、無監管的狀態。不過,《指南》并非強制性法規,而只是行業技術標準,和歐美等國家制定的標準相比,不僅嚴格度較低,更在侵權案件中無法提供法律支持。
2013年12月5日,“車內空氣質量危害現狀及汽車業未來應對趨勢”論壇在北京舉辦。據透露,現在車內空氣質量標準已經列入環保部2014年的強制性標準制定計劃中,預計2015年出臺。
2014年4月24日,,中國國家環保部和國家標準委下達2014年標準修訂計劃,決定將兩年前實施的推薦性標準《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修訂為強制性標準。 據透露,強制性標準將更具約束力,并將進一步細化車內空氣質量的檢測指標,使之更為準確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