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足球混合投注500网最新消息/足球胜负彩500足彩网天气预报/西班牙黄金一代/湖人几个总冠军

歡迎光臨車網世界!

微信 | 微博 車網中國公眾號二維碼

當前位置:首頁 > 車頭條 > 產經新聞 > 返回

方海峰: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及多元化協同發展建議

發布日期:2022-11-10 19:51   瀏覽次數:2993

2022年11月8日-10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2屆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辦。作為黨的“二十大”召開后的汽車行業首場盛會,本屆論壇以“聚力行穩 蓄勢新程”為主題,共設置“1場閉門峰會+1個大會論壇+16個主題論壇”,以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與行業精英一起貫徹新精神,研判新形勢,共商新舉措。其中,在11月9日下午舉辦的“主題論壇5:多技術路線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方海峰發表精彩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圖片7
尊敬的各位行業專家、與會嘉賓:大家下午好!

很榮幸受邀參與今天多技術路線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專題論壇,和行業同仁共同探討新能源汽車多元化發展的技術路線。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們中汽政研專業從事汽車行業政策研究工作。我主要負責新能源汽車政策和技術政策的研究工作。

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眾多,當前行業正呈現出百花齊放、多技術路線并存的發展格局。后續政府怎么去科學地引導?企業如何合理地選擇?這是行業關注的重點。剛才長安周總也提到路線的選擇權應為取決于用戶的需求。

按照會議主題,主要從四方面進行匯報,重點分析當前的政策導向以及后續協調發展的相關建議。

第一,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發展勢在必行。

從大背景看,國家提出“雙碳”目標后,相關部委也在積極響應,大力推動交通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經我們初步測算,汽車直接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約10%,這里面90%來自于行駛階段所消耗的化石能源。因此,電動汽車的電動化轉型發展應該說勢在必行。

面向“雙碳”目標,我們對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及各類技術路線的發展空間也做了相關預測。前面幾位專家也做了相關分享,客觀來說,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步入到快速發展的成長階段,將長期處于一個增長階段。到2060年,市場占比有可能高達90%左右,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說各類技術路線長期的共存發展。客觀來看,如果在現有的政策支持力度之下,我國汽車行業可能難以如期實現“雙碳”的時間要求。這種形勢下,仍然需要我們有一攬子的支持政策,加快各類技術政策協調發展。

第二,產業政策堅持多元化技術路線發展。

這幾年行業主管部門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初步構建了完整的政策支持體系。從戰略規劃方面,在2000年底國務院出臺了面向2035新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規劃,明確了深化“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并在充換電、加氫站等方面規劃布局,為技術路線提供能源保障,國家在頂層戰略規劃方面,堅持創新驅動的基本原則,鼓勵多種技術路線的并行發展。

在科技創新發展,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給予了多年的持續支持,圍繞“三縱三橫”的布局,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加大技術創新的支持,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的技術水平。

產業目錄方面,這幾年無論是產業調整指導目錄,還是今年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都是從基礎的核心零部件、基礎材料等方面,鼓勵多元化技術路線相關的投資布局。

購置補貼方面,從2009年算起到現在已經連續支持了14年,補貼政策堅持扶優扶強的導向,對不同車型的純電、插電,包括燃料電池不同的動力類型提出了差異化的指標要求。“十三五”期間,也在持續地通過提升技術指標的門檻,引導我們的技術進步。

稅收優惠政策,它跟補貼政策有所差異,更傾向于普惠性的政策,免征購置稅的政策已經明確再延續一年,到2023年底。當前的技術指標要求,總體跟上一階段基本一致,僅僅是針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對它的續駛里程、油耗、電耗等指標根據工況切換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雙積分政策,當時設計的初衷更多地考慮如何接替補貼政策。應該說,雙積分政策,目前正在實施第二階段,政策也是對各類技術路線提出了技術指標的要求,設置了不同的積分計算方法,特別是對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各技術路線提出差異化積分考核要求,鼓勵多元化技術路線的均衡發展。第三階段是針對2024、2025年的調整方案已經公開征求意見,對相應的積分計算方法、考核方法進行了更新,同時完善了積分核查和相應的處罰要求。

燃料電池方面,主管部門為了進一步加快燃料電池技術路線的發展,在2020年調整了燃料電池的補貼政策,采取新的“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獎勵。在去年先后分兩批,批復了5個城市群,示范城市重點要加快突破技術瓶頸,完善相應的產業鏈。示范政策對乘用車、客車、貨車設置了不同的標準車的折算系數,更為重要的是對核心的八大關鍵零部件設置了相應的獎勵積分標準,重點推動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突破,以及產業化的應用。

換電模式方面,在出租網約等公共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行業主管部門在去年年底批復了11個試點城市,正在組織全國范圍內的范例試點工作,旨在形成充電換電相互補充的良性的發展生態,探索解決制約車電分離模式發展的堵點和痛點問題。

第三,多元化動力市場格局及其發展問題。

從前期的政策實施效果來看,產業發展所謂上半場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就,創新能力在不斷地提升,產業布局也在逐步地優化。我們開放競合良性發展的產業形態也基本形成,但是客觀來說,產業的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

市場來看,確實很樂觀,前9個月銷售456.7萬輛臺,市場占有率達到23.5%,這已經提前三年實現了2025年20%的規劃目標。從動力類型來看,純電動穩居80%左右的主流市場,燃料電池汽車沒有真正起量,插電式包括增程式受相關車型的熱銷,市場占比今年前9個月提升至21%,相比去年已經有大幅度增長。

從企業布局來看,傳統車企傾向于全面地布局,剛才長安的周總介紹了純電、插電、增程式包括燃料電池都有相應的布局。跨國品牌在純電和插電方面,布局也是比較均衡,但是我們的新勢力企業更傾向于布局我們的純電動車型。從車型布局來看,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尤其是理想汽車相關車型的成功,催生了眾多車企加大布局增程式電動汽車。新勢力企業更加積極,從車輛類型來看,SUV是當前增程式路線主要的應用領域,近期相關企業發布的車型也比較集中。

從市場格局來看,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各個技術路線發展不均衡,各個技術路線也是面臨一些問題,包括純電的續航里程、充電問題,插電混的過渡技術路線、部分地區限制性政策等問題。燃料電池汽車還面臨技術不成熟、成本過高的影響,包括今天重點討論的增程式路線,實際上關于它的技術先進性、節能減排的實際效果,以及產品的歸類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爭議。此外,在公共領域,除了公交車之外,我們其他的領域電動化比例還是比較低,尤其新能源汽車在一些長里程、載重大、作業時間長的道路客運、重型貨運領域,整個電動化發展速度還是比較緩慢。

第四,推動多技術路徑協調發展政策建議。

在“雙碳”背景下,鞏固我們來之不易的發展勢頭,需要行業進一步地統籌、謀劃和布局,能夠持續地完善政策體系,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我們建議,能夠根據問題導向,多措并舉,推進多技術路線的協調發展。

(1)堅持多種技術路線并行發展,完善落實行業規劃的頂層設計。一方面積極落實2035的規劃要求,加快制定配套政策。另一方面,堅持能夠統籌協同,分類推進的原則,明確“雙碳”目標下的技術路線圖。目前我們有專業的團隊正在開展面向碳中和汽車產業實施路線圖的工作,重點明確產業發展低碳發展的實施路徑和主要的保障措施。

(2)充分發揮各技術路線優勢,持續優化財稅政策體系。因為受疫情各方面的影響,補貼和稅收在2000年底延續了兩年,在2023年以后我們建議能夠合理地優化稅收優惠政策,加快研究與低碳指標掛鉤的綠色稅制。前期的政策也明確了鼓勵企業研發生產具有先進底層操作系統,電子電器系統架構和智能化、網聯化特征的下一代新能源汽車產品,目前我們也在研究具體的評價方法以及相應的支持方式。

(3)結合應用場景選擇適宜的技術路線,開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試點工作。鼓勵相關地方能夠找準應用的場景,選擇相適應的技術路線,開展包括換電、V2G等新技術、新模式的示范,通過創新政策體系,進一步加強在公共領域的電動化支持力度,打通推廣的難點和堵點,同時需要進一步加強相關的安全監管。

(4)及時更新汽車領域技術創新路線,推動多元化路線的共性和關鍵技術發展。自2015年起,中國工程院聯合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先后發布了三版綠皮書,目前2022版正在編制過程中,我們中汽中心和清華大學聯合負責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路線,我們正在組織行業專家對新技術路線進行評審,將推動重點產品以及一些關鍵零部件下一步的技術發展。

(5)突破各技術路線發展瓶頸,加大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支持。面向新材料、新體系、新工藝、新結構的前瞻性技術,加強全固態動力電池,包括高功率密度電驅動系統,燃料電池以及八大關鍵部件,安全可控的操作系統、集成化電子電氣架構等關鍵領域的創新,加快突破車規級芯片的關鍵“卡脖子”環節,從而提高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6)我們建議能夠進一步加強外部協同,加強新能源汽車與能源的融合。在“雙碳”的大背景下,引導新能源汽車用新能源電,尤為重要。車網融合應該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我們經常在行業討論產品的技術路線的選擇,更實際的是談車用能源轉型的問題。前面有專家提到,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應選擇能源的多元化分散風險、保障能源安全。能源的多元化需要多元化的汽車產品來匹配。2035規劃明確提出,新能源汽車要與電網、可再生資源融合發展,為此我們建議能夠進一步加強協同,有序推進V2G等車網融合模式的發展,構建跨行業的協同機制,以試點示范帶動產業協同。目前相關團隊正在開展新能源汽車與電網、可再生資源融合發展路線圖的編制工作,研究相關的激勵政策。

面向碳中和的汽車產品,或將存在四種技術路線競相發展的格局。最左邊是傳統的使用化石能源的內燃機汽車,目前我們定位其是高碳排放的車輛。通過不同的技術路線,或通過提高能效,如發展混合動力、、包括插電和非插電。或者直接切換能源,發展純電動和燃料電池。無論是提高能效還是切換能源,后續疊加低碳或者零碳的燃料,包括零碳電力或者綠氫或者傳統燃料也可以向新能源轉型,這些都可以實現零碳汽車遠景的目標。

目前,這四種路線還在相互競爭,共同發展。剛才專家也有提到,未來哪一種技術能夠占到市場份額的大頭,可能是取決于誰的低碳效應更高,誰的成本更低,在將來的競爭過程中能夠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總后做一個簡要的總結,汽車動力系統的電動化轉型形成了全球共識,也是建議全行業保持發展新能源汽車這樣一個戰略定力,堅持純電驅動路線毫不動搖。二是建議相關行業政策能夠盡可能考慮中立的原則,不要干預企業的技術路線的選擇,探索用能耗這樣一把統一的尺子,客觀評價不同技術路線的社會經濟效益。為此,我們也建議相關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為行業的持續發展能夠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競爭有序的市場發展環境。根據不同技術路線所取得不同的發展階段,可以分車型、分場景地設置差異化的支持政策措施,通過一些試點示范的方式,支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堅持結果導向,更加精準施策,推動行業早日實現“雙碳”目標。

中汽政研作為行業的智庫機構,希望和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推動汽車產業綠色低碳多元化發展,謝謝各位!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 

上一篇:何毅:多技術路線是我國汽車清潔低碳轉型的必經之路

下一篇:張逸凡:皮卡市場數據洞察報告

熱門文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招賢納士 隱私政策 車網歷程

Copyright?2004-2030 車網世界版權所有 京ICP證040347號-1 技術支持: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