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足球混合投注500网最新消息/足球胜负彩500足彩网天气预报/西班牙黄金一代/湖人几个总冠军

歡迎光臨車網世界!

微信 | 微博 車網中國公眾號二維碼

當前位置:首頁 > 車頭條 > 汽車新聞 > 返回

續合元: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創新之路

發布日期:2021-09-05 18:01   瀏覽次數:5008

車網中國現場報道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報社聯合主辦,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特別支持,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協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以下簡稱泰達汽車論壇)于2021年9月3日-5日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召開。本屆論壇圍繞“融合•創新•綠色”的年度主題,聚焦行業熱點話題展開研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續合元發表了題為“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創新之路”的主旨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續合元,抱歉今天不能來現場參加會議,只能用視頻方式分享。我分享的題目是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創新之路。

我的分享包括兩個內容:一個是數字化轉型的模式創新,另一個是車聯網驅動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第一部分是跟大家分享什么是數字化轉型,以及內容是什么。因為我們看到目前信息通信技術驅動著各行各業的發展,主要是以數據作為關鍵要素,以信息通信技術與各個行業的全面融合作為主線,提升效率和目標,變革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和產業組織方式。目前大家對于數字化轉型都特別看好,世界經濟論壇也對數字化轉型對于各個行業產生積極的影響做了預測。其中對制造業成本可以下降17.6%,應收提升22.6%;物流成本下降34.2%,應收提升33.6%,特別是從去年新冠疫情開始,從根本上改變了數字化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歐盟也在2030年的數字化目標中提出了未來75%以上的歐洲企業要使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90%以上的中小企業達到數字化目標的基本水平。

數字化轉型是以數據作為關鍵要素,通過信息技術與各個行業的全面深度融合,對經營模式、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等企業全域進行優化升級和變革重塑。數字化的轉型本質是通過增值增效實現最大的優化。包括創新產品服務價值提高運營組織效率,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技術驅動力來自于網絡的連載和要素,一個是對外連接產品用戶合作伙伴,對內消除信息孤島,打通業務組織與人之間的連接,在數據方面構建采集建模分析閉環,這是總圖的視圖。我們認為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和核心還是我們的企業,從企業視角來講是四個方面,是產品運營商業生態。基于企業創新的基礎能力,逐步去構建行業的創新未來的轉型的發展態勢。

數字化轉型有四種模式:

一是在運營轉型方面從過去傳統以產品為主的內部管理向以消費為主的開放運營,在這個運營模型的轉型過程中,我們總結出來有三種轉型模式,第一種是在單環節重點進行優化,這里面主要是講要面向工藝、質量、安全、環保、設備、物流、運輸等各個環節以數據驅動的方式通過模型的尋優,判別分析人機交互的能力,賦能各個單流程的環節實現成本效率質量的優化提升。

第二種轉型模式是企業從內部集成量集成,就是以網絡連接為核心,通過設計制造排產與調度等環節信息系統的打通方式,通過管控一體化等場景實現全局性的協調規劃。

第三種模式是企業面向外部環境實現內外綜合的集成模式變革。這個就是以用戶為中心,將涉及到采購生產網絡化全集成形成C2M的模式。這是實現未來的運營模型的轉型的三種模式。

第二種數字化轉型實際上是從產品的角度來進行轉型,包括產品的轉型和服務的轉型,這也是有三種模式,一是面向產品研發設計的過程,來實現它的效率與用戶體驗的提升。包括需求洞察與反饋優化,用戶參與設計,也可以通過基于數據的連接研發優化與知識分享。還可以通過AI技術進行仿生加速等等模式來實現。第二種模式是增強產品本身的能力,我們今天的主題是講車聯網汽車行業的創新,其實現在汽車行業的整個講的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本身就是產品能力功能的提升。另外就是提升整個產品的功能之后提升用戶的體驗。第三種模式是以服務模式創造新的價值點。后面還有案例分析這個模式。

第三種數字化轉型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我們過去主要是提供實體資產就是硬件產品來實現整個價值,我們看到未來的整個商業模式就不僅僅是提供實體,還有知識資產軟件工具包括實體產品的服務化,同時可以出售硬件也可以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的服務。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在營銷渠道方面,未來可以實現立體的營銷,全渠道的營銷。另外盈利模式方面也是有多種模式,包括地面收費使用租賃收費等等。

數字化轉型第四個模式是生態方面的構建。我們總結出來了三種模式:第一種是打造供應鏈物流的生態,第二種是協助生態,就是設計和制造協同。第三是共生生態。所以總結下來,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核心能力,包括四種模式,大的方向都是運營商業產品服務和生態的生態的構建。

回到主題,車聯網,就是汽車行業未來數字化轉型,總結下來是三種模式:

一種是運營轉型產品轉型和服務商業模式的轉型,回到運營的轉型核心內容實際上是以數據驅動融合工業機遇實現生產效率的提升。具體來講就是基于數據協同和實時反饋實現規模化的定制,用戶直連制造等制造模式的變革。我們看到描述講的是未來的汽車制造的企業它的變革方式。核心的也是要提升生產效率,通過大數據的技術,AI的技術和傳統的工業機遇實現整體的生產效率的提升。PPT上有相應的案例,像上汽大通通過自主平臺實現個性化的匹配、南京燈塔工程根據客戶的訂單柔性化的生產。

第二種是產品的轉型,汽車行業現在傳統的產品也在像智能手機一樣通過協作的方式提升用戶體驗。我們用到5G技術,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實現傳統的智能化、網聯化的升級。這里面講的汽車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行使工具,而是智能化的產品。這里面也提供了一個案例,第二代數字作為擁有最強的車載移動互聯與通訊能力無縫暢通高帶寬、低延時的互聯網體驗。

第三種服務商業轉型,盈利模式由一次性售賣轉變為持續性靈活收費,圍繞售出產品基于數據分析改進收費方式,通過售出產品持續創造價值。

第二部分具體的分享一下目前車聯網在推動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中的一些進展。目前主要是通過車輛的技術驅動汽車行業的轉型,具體的新產品總結的三種模式。

一是新產品新服務,車輛可以助力未來,汽車可以更多元化的信息服務。包括剛才講的智能座艙可以實現無縫交換,OTA系統可以實現對車載娛樂系統車身功能動力系統和部分能力的增強。下面有兩個案例,包括上汽榮威5G零屏概念倉。

二是在新產品新服務方面除了升級信息服務的能力,還有行使安全方面的能力提升。通過車輛可以獲取周圍車輛行使的數據和紅綠燈等信息,可以實現前判預警等能力,顯著提升車輛的行使安全和交通的效率。

車輛推動的第三個方面的應用就是大家非常期盼的自動駕駛和未來的無人駕駛。這種應用其實也在逐步落地實施。我們看到5G的專網和C-V2X的通信能力應用可以助力真正的自動駕駛級的應用,在礦山港口物流園區,這個案例包括像寶利煤礦已經做了網聯化的自動駕駛,上海的陽山深水港智能重卡都是通過C-V2X實現應用。在單車自動駕駛方面,主要是通過C-V2X直連通信和邊緣計算能力助力自動駕駛能力。實現了自主泊車等自動駕駛能力。像這種應用在長沙、北京一些示范區已經實現。

車聯網在交通出行的治理方面做了很大的貢獻。我們看到在城市路口進行了網聯化和智能化的改造可以采集車輛行人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從而實現數字管控,包括交通信號的精準控制,特殊車輛優先通行,交通參與者的避讓,這些在廣州黃埔和湖北、江蘇無錫都做了相應的示范。

在推動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或者是各類應用的時候,它的基礎能力就是車輛,要構建車聯網在泛感知、智能分析、動態相應和協同交互,最重要的是物理環境的感知和信息的采集,應用通信為車輛的通信提供廣域的覆蓋,PC5是短距離的通信,UU通信未提供廣域覆蓋。

最后說一下車聯網在各地的推進。車聯網目前主要是工信部在推動各地創建國家車聯網先導區。目前已經批復江蘇、天津、湖南、重慶等地做先導區,這四個地方做的各有側重,無錫是推動城市車輛應用,天津是城市構建綜合應用平臺,重慶在規模部署C-V2X的應用,另外在京滬沿線做了相應的基礎設施,賦能信息傳輸,這是政府推動先導區的應用。汽車廠商也積極的進行量產推動滲透率,上汽、廣汽、紅旗、長城等陸續發動量產車型,北汽、福田等也在積極籌備,百度等自動駕駛企業也在積極推動C-V2X的升級。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些觀點,車聯網是未來我們汽車行業做數字化轉型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不僅僅是在產品方面能夠提供做升級,在服務方面也有很大的延展空間,基于此我們汽車行業的生產制造轉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我們也看到了目前車聯網在中國也做了很多的示范性應用,進展也是非常快的。但是車聯網涉及的技術能力特別多,基本上把信息通信的技術都使用到了。另外它的產品應用門類形態也特別多。車聯網技術發展還有三個不確定,商業模式不確定,應用方向不確定,技術路徑大家還在探索也是不太確定的。所以車聯網發展方向很好,真正推進過程中問題困難很多,這就要求我們在推進車聯網的發展中,在推動汽車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當中需要我們信息通信行業做為供給方和應用方,或者是使用方包括汽車行業,和我們的交通行業這三個行業要通力協作,進行廣泛的深入合作,探討我們的商業模式。探討我們的技術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夠把產業去做大,把整個技術方向來確定下來。所以這也是我們最后和大家分享的觀點,希望我們的三大行業技術專家和真正的使用方坐下來真正的探討未來行業的轉型問題,我們的車聯網技術應用發展方向問題等等。

我的分享到這,謝謝大家。 

上一篇:【頭腦風暴】決勝智能電動汽車新賽道的競爭力塑造

下一篇:寶馬愛心基金持續資助“BMW童悅之家”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發展

熱門文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招賢納士 隱私政策 車網歷程

Copyright?2004-2030 車網世界版權所有 京ICP證040347號-1 技術支持: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