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網中國現場報道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報社聯合主辦,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特別支持,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協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以下簡稱泰達汽車論壇)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召開。本屆論壇圍繞“融合•創新•綠色”的年度主題,聚焦行業熱點話題展開研討。
在9月4日 “高峰研討:汽車產業數字化賦能與革新”中,中國電信集團工業行業事業部總裁陸晉軍發表了題為“云改數轉:助力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感謝主持人,也要感謝業界伙伴。我首先說一下我的感受,聽了幾位的演講還有辛總的點評收獲很多,尤其智能汽車下一步發展趨勢讓我堅定了決心,作為一名70后一定成為徐主任那3%,就是對智能汽車最感興趣的人。
我來自中國電信,題目是云改數轉,我們是運營商,一直賦能千行百業。對于云改數轉怎么理解,這是集團發展戰略,既是自己的發展戰略,也是我們賦能客戶的戰略。云改很清楚,智能化時代肯定要上云。剛才談到蘋果手機,蘋果手機最大的變革就是所有東西都在云上,我們的車作為一款智能終端肯定離不開云,我們中國電信所有系統也都到云上去,這也是主客觀兩方面。主觀上云對于IT來講是驚喜,互聯網不用云根本支撐不了,所以大家不去營業廳,都在手機上處理。數轉的核心就是數字化,我們智能化網聯核心都是數據。中國電信自身的轉型也是數字化過程,我們網絡要數字化,我們的服務要數字化,為此我們還干了件大事,我們會把兩個部門,網絡和IT部門合并,就是把數據能夠有效聯通,核心就是通過數據來驅動我們自身的發展。
相應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形成我們基礎設施能力,我們的技術能力就是用來服務我們的千行百業的。
數字化轉型徐主任講的很清楚,我們共同再分享一下,就是這么幾個方面,核心一定是數據驅動,通過數據改變我們的生產,改變我們的服務,改變我們的商業模式,當然最關鍵的是改變我們的理念,60后、70后變革慢,受傳統影響多,我們要改變理念。當然對數字化轉型來講,定義有很多種樣子,我們覺得這個不是太重要,關鍵是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核心基礎就是新的技術,5G、人工智能、大數據。從發展方向來看,這張圖上的四句話其實是咱們國務院發的關于國企數字化轉型的通知,通知當中四個方向,產品創新數字化,生產運營數字化,生態體系數字化,用戶服務數字化。我們稍微展開一點,在車企里面都會涉及到,我們產品創新,我們的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顯然是我們車企創新的方向,生產運營智能化,我們的工廠如何利用5G技術,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如何利用高性能計算提高生產運營能力。
產業體系生態化,剛才小鵬汽車老總談到整個供應鏈,包括我們整個從現在車企發展來看,我們跟一些上汽的合作來看,如何更加高效協同供應鏈,是現在車企面臨非常重要的挑戰。這個體系的生態化非常重要,當然還有就是用戶服務的敏捷化,最終我們要2C,了解車運行的情況,一定通過數據采集更多的信息,更好的反饋到客戶,反饋到車廠,進而服務好客戶。
正是在這樣一個方向之中,我們可以看到,數字化轉型是典型依賴高度數字化基礎,MIT和凱捷咨詢的視圖,這個模塊抽出來展開看到底座就是核心基礎數字化能力,這些靠什么支撐呢?云、網、數據安全就是必要的支撐,這個恰恰就是中國電信的核心能力所在,這張圖是進一步把這幾個能力做了提煉,核心都是圍繞著數據,剛才說數字化轉型的核心一定是數據驅動,正是因為要數據驅動,所以我們的核心能力在里面可以充分體現價值。
首先數據需要傳輸,那一定需要網絡,我們現在談到5G,5G根本上還是網絡,無非帶寬更寬,延時更低,還有大連接等等特性能夠更好采集數據。當然不限于5G,我們還有其他網絡,還有固定網絡,其他不一定是移動網絡。還有物聯網、衛星網,網絡傳輸數據。云和數據中心是干什么的,是承載數據。我們這兩年跟車企合作,這幾年也比較多,所以云設施是比較重要。第三個是大數據的能力,大數據是處理這些數據能力,那么多數據上來以后,既要算力還要有算法,要能算的出來。
第四是人工智能,智能車上人工智能的應用是最多的,也是人工智能的各類應用、各類算法能力,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安全能力,數據都會聚上來,原來分散也有風險,現在集約到平臺上,風險也放大了,怎么規避恰恰是核心能力。云往數據是中國電信著力打造核心能力。
具體稍微展開一下5G定制網,現在大車企一定需要定制網,數據不出園區和數據不出廠區,對于車聯網是跑在大平臺上,所以我們提供三種專網模式,無論你是娛樂還是說VR還是說車聯網服務,其實這些網絡跟車的結合也挺多,我們最近非常成功的案例也是昨天綻放杯一等獎是準能集團的無人礦卡,在無人區既要有網絡覆蓋還要對車控制,我們和準能無人礦卡已經跑了起來,因為礦山最注重第一是安全,所以這是我們已經實現的車企的應用。
第二是光網,我們一致認為不能只談無線網絡,有線無線結合才是最佳效果。我們給企業客戶提供全國的組網和云,提供堅實的基礎,我們和大的企業,大的車企合作比較多的針對固網連接還有5G構建一套精品網模式,實現我們工業企業的網絡化。
第三是云網融合的邊緣智能,我們知道越來越多的企業,無論是生產還是未來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的車路協同需要大量的邊緣計算能力。結合5G把MEC平臺下行到的邊緣側,在廠區可以控制AGV自動駕駛,在更大的范圍之內未來控制包括行車,包括工業識別的質監一系列應用。
第四方面是算力,這個不展開,中國電信是中國最大的IDC的運營商,我們在全國甚至全球都布局很多的算力中心,在身邊京津冀剛剛建成投產京津冀大數據中心,也就是2+4+41,我們最大的在貴州,其中就有京津冀的天津。
希望通過廣覆蓋車聯網基座,支撐車企網聯化,核心是無線網絡基礎設施,還有就是邊緣算力的覆蓋。也就是把我們剛說的云網能力,針對車企如何針對性的開展工作,這項工作確實我們還是跟咱們的車企專業機構積極的合作,共同的研究,在這里跟大家報告一下,就在前天中國電信的天翼交易公司正式成立,我們也和交通領域要共同發展。
剛才說云網,簡單說一些數據驅動,數據驅動自己研發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支持各類制造業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比如濰柴和三一重工,都被他們提供工業互聯網平臺。另外我們牽頭建設國家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這個也是在今年6月份完成的項目,接下來在各個區域還有很多重點行業進行行業和區域分中心的建設,這是工信部牽頭中國電信作為最主要的承建單位推動的項目,這里面包括面向政府的監管,面向數據交易,當然未來我相信隨著車企數據的積累,在這個行業數據一定也需要從國家層面有統一的管理和服務。
剛才辛院長談到數據積累還是相當長的過程,人工智能方面也是自主研發人工智能平臺,目前天云諸葛平臺有大量的數據,大家可以調用!作為運營商可以自己開發,我們也希望和人工智能企業合作。目前人工智能都是數據驅動人工智能,特點是相對入門容易難,但是同用性很差,需要很多算法單獨訓練,我們在這方面一方面提供運營平臺,另一方面廣泛合作,吸引大家一起來構造人工智能的生態,當然未來新一代人工智能需要我們和行業一起進一步的去推進。
第四方面是安全愿景,我們車企一方面自身特別重視數據的安全,另一方面跑到路上以后,一旦出現一些數據安全問題,可能帶來都是特別嚴重的后果,前一段也有一部分媒體報道情況,我們自身是一個特別注重安全的企業,我們前天一共揭牌兩個公司,還有一個公司是天翼安全公司,都是落戶蘇州,我們跟蘇州市政府簽了戰略協議,蘇州對于車路協同特別重視。我們在網絡安全、云安全、數據安全、終端安全有體系,我們希望把體系支撐到咱們汽車行業發展。我們注意到8月16日五部委聯合發布《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試行)》,因為整個車路協同帶來的是從車到網,到平臺到很多關聯方面還有監管部門,交通部門各個環節的交通,各個環節都有可能存在安全的漏洞,在這里頭如何作為運營商在里面發揮哪些環節的作用,這一定是我們職責,也是我們特別愿意和車企一起共同研究的。
這兩年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效果也是非常顯著,這幾張圖列了很多成果,大家知道工信部結合5G連續四屆主辦綻放杯的應用大賽,我們完成工業互聯網的賽道決賽,后面還有總決賽,這么多企業很多優秀成果都入圍到我們總決賽,也包括不少車企應用。
后面幾個案例簡單報告一下,我們跟一汽提供了我們高性能的HPC平臺,我們說基礎設施一定是我們優勢,我們來給一汽提供這樣的算力,便于仿真在設計能力得到比較大的提升。
通用五菱車聯網平臺,也是通過整個綜合的物聯網體系,為通用五菱提供一條路云,還有實現遠程服務平臺核心系統的云化,提高了業務的敏捷性,所以這個是網和云的結合。
第三方面案例是5G在車間的應用,這兩天評審很多案例,5G在車間應用越來越成熟,當然剛才陳老師介紹的時候,5G那三個巨大優勢,但是在車間主要是用到根據場景,比如AGV小車,主要是低時延的應用,加上高帶寬,還談不上廣聯接。倉儲里面有幾十個幾百個就是多的。
另外就是機器視覺檢測非常廣泛,另外無人駕駛方面,我們在大廠區都已經實現了車輛無人駕駛,這個地方剛才辛總也特別談到,特定區域內無人駕駛是比較成熟,和5G結合也是非常緊密的。
第四個案例是山東重工,從咨詢到系統構建,后一步是山東重工希望把自研的平臺和他們一起結合,一直共同開發集團級的工業互聯網云底座,這也是云和大數據能力加上5G網絡能力整個輸出,這也是非常成功的應用案例。以上我給大家簡單報告了我們云改數轉方面的能力,第二如何更好服務車企數字化轉型。
坦率面向車企服務方面,我們還是新兵,剛剛在這個領域跟大家一起結合,同時我們也看到,真正在工業互聯網發展,以及智能汽車發展階段,確實需要我們生態的整合,對我們自身中國電信來講,還是需要發揮好云網融合的底座優勢,發揮好我們云網基礎優勢,和我們的生態體系,和我們的車企、客戶共同合作,共同打造各種領域的應用,共同推進產業的發展,所以今天這個會議特別期待跟大家建立更多的業務協同合作,也希望大家能夠跟我們緊密合作,共同推進產業的發展,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