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足球混合投注500网最新消息/足球胜负彩500足彩网天气预报/西班牙黄金一代/湖人几个总冠军

歡迎光臨車網世界!

微信 | 微博 車網中國公眾號二維碼

當前位置:首頁 > 車頭條 > 汽車新聞 > 返回

疫情肆虐東南亞逼豐田減產 菅義偉的供應鏈改革“打臉”了嗎

發布日期:2021-08-25 20:44  作者:星耀   瀏覽次數:3103

[ 由于疫情在東南亞蔓延導致其零部件短缺,需對日本整車工廠的生產運營進行調整。消息一出,豐田股價在東京一度下跌5%。 ]

將近一年前,日本政府宣布一系列鼓勵日企投資東南亞舉措,理由是疫情之下,供應鏈過于集中,存在風險,建議日企把供應鏈分散到東南亞各國。
2021年下半年,德爾塔變異毒株在東南亞國家肆虐,導致汽車供應鏈斷裂,從芯片到零件,紛紛缺貨。

豐田汽車近期發聲明表示,由于疫情在東南亞蔓延導致其零部件短缺,需對日本整車工廠的生產運營進行調整,預計9月將減少360000輛汽車產量,即生產計劃削減40%,此次減產令豐田在日本的14家工廠的約27條生產線受到影響,車型則涉及卡羅拉、普銳斯、凱美瑞和雷克薩斯RX等。消息一出,豐田股價在東京一度下跌5%。

豐田采購集團負責人熊倉和生表示:“特別是在東南亞,疫情的傳播和封鎖正在影響我們當地的供應商。展望未來,公司將尋求進一步使其供應鏈多樣化的方法,而不會專注于一個地區,并將試圖從其他地區的供應商那里尋找替換零件。”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劉向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為了保證供應鏈的穩定性,日本政府一直在推動日企采取“中國+1”的模式。其實就是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東南亞斷供,豐田減產

熊倉和生拒絕就豐田零部件短缺的具體情況發表評論,但指出越南和馬來西亞的供應鏈受到的影響尤其嚴重。

由于豐田對于供應鏈的了解,以及在關鍵零部件方面所擁有的大量庫存,直到最近為止,豐田并未受到芯片斷供危機等問題影響,但是德爾塔變異毒株造成的疫情在東南亞的暴發,改變了這一切。

需要看到的是,日本汽車制造商對東南亞有較強依賴。日本是該地區生產和出口汽車的最大外國投入來源國。根據東盟-日本中心2020年1月發布的報告,日本對該區域汽車行業的投入在8.98億美元左右。

以目前疫情居高不下的泰國為例,豐田在上月宣布,由于疫情造成其泰國工廠相關零部件短缺,將延長在泰國的停產時間。豐田泰國工廠的年產能760000輛左右。

而熊倉和生所提到的馬來西亞,近期疫情急升,這直接加劇了汽車制造商的芯片危機。

近年來,馬來西亞正在成為芯片測試和封裝的主要中心,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恩智浦半導體等企業都在馬來西亞運營工廠。

測試和封裝芯片程序至關重要,因為這是半導體生產的最后一步。根據馬來西亞貿易和工業部的數據,電子和電氣產品占該國出口總額的39%。

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的研究報告顯示,7 月份芯片交貨時間,即從訂購半導體到交貨之間的差距,比上個月增加了8天以上,達到20.2周。這一差距已經是該公司自2017年開始跟蹤數據以來最長的等待時間。

上周,福特汽車公司表示,由于“馬來西亞的疫情導致半導體相關零件短缺”,將暫時停止在美國一家工廠生產其廣受歡迎的F-150皮卡汽車。

據當地媒體報道,目前馬來西亞當局正在加緊應對疫情,并對某些制造商給予豁免,以保持經濟正常運行。譬如在6月的封鎖期間,某些企業就被允許以60%的員工繼續運營,而當超過80%的員工完全接種疫苗后,其運營能力就可以恢復到100%。不過,為了保險起見,如果該工廠有超過三名工人患病,則需要徹底將工廠關閉兩周。

“這對英飛凌和其他擁有數千名工人的工廠來說可能是非常具有破壞性的。”吉隆坡 Kenanga投行半導體分析師唐(Samuel Tan)表示。

IHS分析師福爾索普(Mark Fulthorpe)認為,芯片的封裝和測試業務特別容易受到疫情的影響,因為與芯片制造相比,它們需要更多的人力參與:芯片制造是一個高度自動化的過程,但芯片的封裝和測試業務比晶圓制造過程更加勞動密集型,因此活動更容易受到影響勞動力參與的公共衛生措施的影響。

一年來,日企動向如何?

汽車行業與馬來西亞相關的供應問題不僅限于芯片。該國還是多層陶瓷電容器 (MLCC) 的主要生產基地,這是智能手機、汽車等一系列產品所必需的組件。

最近幾周,除豐田外,日產汽車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都警告說,由于馬來西亞的鎖零措施,汽車部件短缺正在加劇。

要如何解決其供應鏈斷供難題?

劉向東解釋道,很長一段時間前,日本就已經在東南亞部署它的汽車基地,比如在越南和泰國,但是現在受到了疫情的影響。

“東南亞斷供的話,肯定很多日企要依賴于中國市場來支撐其供應鏈,保證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正常生產。只是說,在東南亞的那一部分現在肯定沒辦法生產,也沒辦法銷售,會造成一定的資產虧損。但是日企仍然可以通過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和生產來調劑。”劉向東表示。

劉向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市場比較大,對于日本企業來說有很大吸引力。中國汽車市場結構也在發生一些變化,包括有一些政策來引導新能源汽車發展,還包括消費者需求的升級等。日本傳統車企如果不調整的話,很難滿足中國市場消費升級和政策調整的需要,那么它肯定有一部分自然而然地轉移到東南亞去,來滿足當地的市場。

劉向東稱,未來日企肯定不會依賴于一個市場,依賴于一個生產基地,所以它們在日本國內也有生產基地,特別是一些主要零部件也是在日本國內。當然這個情況下,誰也不會只選擇一家供應商,也不會只選擇一個來源地。

中國日本商會在今年發布的《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1年白皮書》(下稱《白皮書》)則顯示,對于是否會因“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以及“貿易環境的變化”而“計劃調整生產基地”這一問題,92.8%的受調查日資企業均回答“無此計劃”。

中國日本商會會長御子神大介在彼時表示,日資企業之所以不離開中國,主要存在三個原因。第一,企業要想找到新的交易對象并不容易。第二,若轉移,今后前景依然存在不確定因素。第三,原材料供應商更換還需要征得客戶的同意。但御子神大介也說,目前已經看出了一些企業試圖讓自己的供應商變得更多元的苗頭。

《白皮書》稱,從日資制造業企業在華建立供應鏈的一貫方針來看,提高本土采購比例是重要一項。從在華制造業日企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購地的比例來看,2010年在中國境內采購比例約為58.3%,到2019年時已上升至69.5%。2020年,受疫情和貿易環境影響,日資企業在中國國內的本土采購比例略有下降,在日本的采購比例上升。 

上一篇:小摩:氫燃料電池汽車有望成為中國卡車市場主流選擇

下一篇:重磅發布:2021泰達汽車論壇最新會議日程

熱門文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招賢納士 隱私政策 車網歷程

Copyright?2004-2030 車網世界版權所有 京ICP證040347號-1 技術支持: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