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網中國報道:
2021年6月17日-19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1屆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辦。站在新五年起點上,本屆論壇以“新起點 新戰略 新格局——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設置“1場閉門峰會+1個大會論壇+2個中外論壇+12個主題論壇”,全面集聚政府主管領導、全球汽車企業領袖、汽車行業精英,共商汽車強國大計,落實國家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要求,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其中,在6月18日上午舉辦的“大會論壇”上,世界經濟論壇執行委員兼全球未來交通出行平臺負責人Christoph Wolff通過視頻的方式致辭。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尊敬的付炳鋒秘書長,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歡迎大家參加2021中國汽車論壇。我非常高興能夠代表WEF世界經濟論壇來參加今年的盛會。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然而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經濟體之一,中國努力克服重重挑戰,成功實現了經濟的正增長,同時竭盡全力保障公共衛生,并與各國共同推動世界經濟的重啟與復蘇。
2020年是交通行業的變革之年,新冠疫情重塑了交通行業的格局,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適應了居家辦公和遠程交流,日益頻繁的網購刺激了配送和物流的要求。
2020年,中國的客運交通量縮減了45%,而郵政和快遞業務量增長了30%。2020年也是汽車行業的艱難之年,面對高度不確定的汽車形勢,全球汽車市場遭受重創,銷量下降了13%,然而得益于疫情之后,社會經濟的快速復蘇,中國市場展現了強大的韌性,汽車銷量僅下降2%。
2020年還是新能源汽車的轉型之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增加了41%,而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了130萬輛,保有量已經接近500萬輛,中國市場正從政策驅動型轉向市場驅動型,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刀片電池的上市、充電設施基礎網絡的開發、本土品牌的向上突破和電池即服務的模式發展共同推動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
2020年也是大膽描繪藍圖,應對氣候變化之年。2020年最振奮人心的一個消息是,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的發言,他表示,中國承諾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此外,中國還計劃到2030將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基礎上降低65%。電力、工業和交通等行業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戶,約占排放總量的80%,而汽車行業在連接這三大行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脫碳化”已經成為電氣化、智能化和網聯化之外的又一個新的重大趨勢,未來中國汽車和交通行業仍有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因此,碳排放在一定時期內仍將持續上升。
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將持續增加,碳排放也會相應增加。目前,中國汽車千人保有量是180輛,相比之下,德國和美國分別為600和800輛。如果中國人均汽車保有量要達到德國的水平,還將有5億輛車上路,這似乎不太現實。
自2019年起,世界經濟論壇發起了多項行動倡議,致力于推動向凈零碳出行,包括全球創新出行聯盟旨在實現可持續的出行發展。多項研究顯示,與私人燃油車交通的模式相比,共享電動和無人駕駛出行技術,SEAM(音)能夠把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95%,并將交通出行效率提高70%以上,從而造福氣候和環境。
世界經濟論壇在去年發起了《循環汽車行動倡議》,旨在制定和實施全生命周期的“脫碳”策略,同時在整個汽車供應鏈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根據《循環汽車行動倡議》,目前一輛傳統的內燃機汽車在整個駕駛鏈上產生的二氧化碳為146克每公里每位乘客。按照平均每輛車載客數量以1.5人計算,采用類似的純電動汽車后,使用階段的尾氣排放和碳足跡將減少。
但與此同時,材料環節的碳排放將增加,因為電池的生產需要耗費更多資源,而通過電網去碳化,有望實現進一步減排,為了實現最后一階段的去碳化就需要部署循環經濟的創新成果。比如零部件的再制造和可循環金屬和塑料的使用。
世界各國仍在應對世界新冠疫情挑戰的大背景下,2021年將成為各方重建信任的關鍵之年。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音)教授曾說過,這場全球疫情再次表明,我們已經處于一個相互關聯的世界,我們必須構建一個有效運行的體系,開展積極有效的合作,共同應對未來50年的挑戰。為了實現世界復興,我們必須團結國際社會所有的利益相關者,打造志同道合,行動一致的共同體。
世界經濟論壇致力于促進全球公司合作,改善世界狀況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只要各地區和各行業攜手并肩,我們就能夠克服各種挑戰,實現更美好、更可持續的未來。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和出行市場,我們將繼續攜手和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關鍵利益相關者,共同促進汽車產業的發展。
最后我衷心祝愿2021中國汽車論壇取得圓滿的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