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網中國報道:
恒大一輛車都沒賣出去,2020年財報有154億的營收;賈躍亭階段性宣布“回國”、“回歸”,法拉第未來(FF)又籌到了新融資……
瘋狂的資本從未放過造車新勢力,而疫情之下,中國汽車市場快速修復的能力,讓國外車企更加虎視眈眈。外資、合資車型落地速度加快,高品質新產品次第開花。
自主品牌一刻都不能松懈。
新品牌、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中國汽車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戰國時代”。
疊加后疫情時代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不確定的大環境,“內循環”已成為當前的行業共識。“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正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也必將引發產業大洗牌、市場新變遷。
電動化勢不可擋,新能源汽車將占據有力優勢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與產業安全的需要,也是碳中和碳達峰目標下的必然之選。
從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至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蔚來、小鵬、理想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脫穎而出,初步站穩腳跟并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與此同時,傳統車企也在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比亞迪、上汽、一汽、吉利等奮起直追,成績令人矚目。
當前,新能源汽車的“三電”技術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電池能量密度大大提高,安全系數大幅增加,成本逐步降低。
市場是最好的晴雨表。
數據顯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個人消費比例大幅提升至近70%,非限購城市購買比重達到了60%。市場驅動因素說明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接受度越來越高,新能源個人市場的增量也將被放大。
“內循環”背景下,自主品牌將崛起
在逆全球化抬頭的當下,牢牢掌握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把自主品牌樹立起來,將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重點。
今年以來,國內汽車市場穩中向好,中國品牌市場占有率重回上升通道,且增幅有加大之勢。同時,國際市場的銷量增幅也有所增加。這體現出中國品牌在修煉內功后市場活力被激發,取得不錯的成效。
中國自主汽車品牌正在用自己的行動擺脫以往價廉質低的刻板印象,逐漸被市場認可。
內循環背景下,中國汽車品牌需在關鍵零部件和技術的自主研發,補齊短板,強化供應鏈和產品鏈等方面著手,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實現真正的崛起。
一二線城市趨于飽和,汽車市場將下沉
隨著中國一、二線城市汽車市場的逐步飽和,如何挖掘下沉市場已成各大汽車企業研究的重點。
為了助力鄉村振興,國家政府部門積極發文鼓勵汽車下鄉,并給與相應的利好政策。
汽車下鄉不僅是國家推動汽車市場有序增長的重要方向,也是拉動經濟內循環的重點工作。更重要的是,在促進汽車消費的同時,下鄉活動能夠助力主機廠完善銷售網絡,擴大市場邊界,提升終端軟實力。
新基建落地,中西部地區將迎來發展
內循環模式下,在重點基建項目和新基建方面,國家將加大力度。疫情期間的“基建狂魔”也展示出了中國基建的實力和速度。
在此背景下,發展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商用車市場或將率先復蘇,中西部的汽車市場也將進一步擴大。
內循環背景下,中國汽車市場將會迎來新一輪巨變(洗牌)。群雄逐鹿,但了解汽車消費趨勢、把握未來汽車發展方向,加快布局搶占市場是每個企業都需要思考的。
以“新起點 新戰略 新格局——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11屆中國汽車論壇將于2021年6月17-19日在上海嘉定啟幕。
屆時,6月19日上午8:30-12:00,在“挖掘內循環潛能,重塑車市格局”主題論壇上,來自國家部委的領導以及以上汽、吉利、小鵬為代表的企業將會就車市消費新趨勢、新格局進行探討,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可行性建議。
如何挖掘內循環潛力?來2021中國汽車論壇尋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