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08-03 15:44 瀏覽次數:1036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幾天前全新的smart上市,12.5萬至13.6萬元的售價并沒有超出大家的預期,然而多數人更期待當年在網上銷價10萬元的促銷款smart。面對中國汽車市場的現狀,新款smart在國內有些生不逢時,微型車和小型車市場的快速萎縮讓定位豪華的小家伙們也未能幸免。Smart、mini、甲殼蟲這些豪華“小車”在國內都面臨艱難的市場處境。
無論是微型車代表smart還是大一號的mini和緊湊級的甲殼蟲,在中國市場都有著不平凡的經歷,他們都紅極一時、聲名遠揚卻又很快備受冷落,如今想要在銷量上有所突破卻比任何一個細分市場都要艱難。
這些不僅是國人求大的買車心理在作祟。目前,國內豪華“小車”的受眾群體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并且多數會是家里的第2輛甚至是第三輛車。然而限購成為豪華小車的最大的打擊之一,一牌難求讓限制了一些人的購買,第一輛車的消費者更多為滿足家庭用車需求而放棄買小車。
車企教育市場的工作做得并不好。無論是mini還是smart入華都引來了一批“高質量”消費者捧場,這些人也成為當年帶領豪華“小車”連續增長的動力之一。只顧售車的車企卻被勝利沖昏了,教育市場的工作未能像新車推廣那樣用心。于是在前幾批的消費者迎來疲勞期后,市場對豪華“小車”反應變得遲鈍,消費者在買車求大追高配的路上越走越遠。
小型車的品質并未與豪華接軌。此前有個女同事,在經歷了漫長的搖號后買了一輛和憨豆先生一樣顏色的黃色mini,然而一年后卻默默的賣掉。她說,逼著她賣車的原因不是不喜歡mini或者是換大車,而是沒有這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修車,各種問題讓她用車的心情糟透了。和這位同事有相同經歷的人并不少,外表光鮮的豪華小車背后卻有著許多讓人“傷心”的故事。這些小車在國內高價格的背后也多了口口相傳的“壞話”,并在口碑上被打上做工、質量與價格不符的烙印。品質上高一籌的甲殼蟲卻因設計和市場定位問題銷量一直低迷。
國內暫時低迷的“豪華小車”未來并不是沒有希望,豪華小車價值的回歸取決于車企對中國市場的理解,培養自己屬于自己的豪華小車消費理念和專注賣車一樣,應成為其推廣產品和品牌的重要部分。提升小車的品質和質感是“豪華小車”走的長遠的必經之路,畢竟沒有消費者愿意花高價買個粗糙的小家伙。同時,不要緊盯著小眾市場不放,想大賣就要打動更多的人接受高品質小車。
由iDigital China、品匯汽車和汽車信息網主辦的第...
第八屆ADMIC汽車數字化&營銷創新峰會已于2025年3月2...
車網世界報道: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
車網世界報道: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
車網世界報道: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