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10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2屆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辦。作為黨的“二十大”召開后的汽車行業首場盛會,本屆論壇以“聚力行穩 蓄勢新程”為主題,共設置“1場閉門峰會+1個大會論壇+16個主題論壇”,以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與行業精英一起貫徹新精神,研判新形勢,共商新舉措。其中,在11月10日下午舉辦的“主題論壇12:跨界融合,賦能自動駕駛落地”上,上海拿森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陶喆發表精彩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是拿森科技的創始人陶喆,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拿森科技作為本土線控底盤的代表,我們在自動駕駛和線控底盤的經驗分享。
我的分享分為四個部分,一是自動駕駛行業發展趨勢與線控底盤的關聯。二是拿森在線控底盤領域我們的一些產品規劃、產品布局和我們跟客戶的一些合作的落地實踐。三是面向未來高階智能駕駛拿森具備全套線控底盤解決方案。四是講一下對這件事的展望和未來的思考。
一、線控底盤
智能汽車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預測2021年全球智能化汽車市場規模在617億美元,2016-2021年平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3.13%。與此同時,從國家和政策層面發布各種各樣的扶持的草案和整體的規劃,預計到2025年中國智能汽車的銷量將會突破一千萬,以我們目前的認知來說,一千萬還是一個比較保守的數字。
新能源有兩個階段,一是新能源1.0,二是新能源2.0,就是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交叉,智能電動車是我們的2.0。
無論是新能源還是智能化,同時都有內在的核心的技術、核心的產業鏈來支撐。通常意義上來講,新能源有大三電、小三電,大三電+小三電組成新能源相比燃油車時代差異化的系統。
面向未來的智能化,我們有智能感知,智能決策以及線控底盤。從圖上可以看到線控底盤是這兩個賽道的一個交匯點。與此同時,大家知道線控底盤直接決定了未來的汽車是不是真的安全,它目前在整個行業的格局是被卡脖子。這個賽道長期被國際巨頭壟斷,缺乏自主品牌的布局。近幾年疫情一直在反復,這個也間接地影響到我們產業鏈的安全和穩定。
講到智能化,講自動駕駛分不同的場景,像Robotaxi、港口泊車,這些都是我們自動駕駛的細分場景,從功能來講有AEB、ACC等這種代表L1/L2的功能,也有像代客泊車、遙控泊車等以L3/L4為代表的功能,無論是L1、L2還是L3、L4、L5最終都要通過線控底盤落地,通過汽車的縱向控制,橫向控制,穩定控制來實現自動駕駛的意圖。
另外一部分講到高階自動駕駛像L3、L4、L5層面,在我們認知里面,線控底盤首先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兩個詞,一是冗余,二是安全。
自動駕駛時代,我們希望失效的時候也要保證駕駛員的安全。如何做到這一點,車輛必須要充分地考慮到safety,自動駕駛真正落地必須做到底盤的冗余+安全。
自動駕駛有五個等級,現在行業發展到L1、L2非常普及,但是L3、L4其實剛剛冒頭。近幾年L3、L4落地并沒有想象得那么快,本質上就是在底盤、在整車安全上還沒有達到這個階段。一旦我們這個底盤靠譜了,真正能做到冗余和安全,L3、L4將給到用戶的體驗是非常好的。
舉例,我最近在換車,我希望能買到一輛讓我上了高速公路到下高速公路這一段時間里,讓我安全放心地把這段路程交給車輛自動駕駛。坦白來說作為汽車行業內部人士又是研發出身的人員,目前我在市面上找不到這樣的車,讓我愿意把性命交到它手上。這就是痛點,作為普通的消費者,作為買車人的痛點。如果有一天真的有這樣的車,我肯定是其中一個用戶。
自動駕駛對冗余制動的要求,對線控底盤冗余制動的要求,它有冗余執行器的要求,降級方案的要求,執行器的要求,響應外部制動的要求以及我們避免潛在失效發生的要求。冗余的安全是方方面面的考慮,它需要我們系統性的去開發,我們內部講的雙V模式的safety的開發流程,需要嚴格的follow,才能保證這一套系統是安全的,才能保證當一套(系統)失效的時候有另外一套響應的機制能夠及時地接管。
二、拿森的創新實踐
汽車工業,習總書記講過必須由大變強。由大變強的核心邏輯是產業鏈。大家知道德國汽車工業的強大,日本的強大,甚至韓國的強大,背后都是產業鏈支撐。德國大家知道有博世、大陸,韓國有Mando、MOBIS,日本有HITACHI、JTEKT、DENSO,中國有什么?我認為,中國的汽車真正要彎道超車,換道超車,真正從做大到做強,核心的邏輯還是產業鏈,被卡脖子的產業鏈必須自主,這是我們的角度。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最近幾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都被產業鏈不穩定,供貨不足所影響。這里面影響銷量或者我們叫保供的痛點的top3里面的top2就是底盤的制動+轉向,剩下一個是電池。制動、轉向、電池是目前所有主機廠最關注的三個供應鏈,三個系統,其中兩個在底盤,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底盤產業鏈自主的問題,自主可控的問題是非常痛,必須得到解決。
所以面向這樣的痛點,面向未來行業對我們的需要,拿森致力于成為中國線控底盤的領導者,這是我們的企業愿景。
我們現在在上海布局了完整的線控底盤ASIL D全套正向開發能力,包含我們系統開發、模塊級的開發,包括后面模塊級的驗證、整車驗證等。
我們在杭州蕭山布局全線產品的生產制造基地,包含我們的NBooster,ESC車身穩定控制,EPS、One box以及未來的底盤域控制。
這個講到的是拿森面向未來布局的線控底盤的產品,包括NBooster、ESC、NBC、SBW等產品。SBW叫冗余線控轉向系統,這個產品一旦應用到車上,意味著上了高速公路以后點一個按鈕,方向盤自動收縮在里面,作為駕駛員前方的空間將會非常的舒適。但是這一套系統Global的tier1最快到2024、2025年落地,這是非常尖端的技術,拿森也在布局,包括底盤的域控制,我們也在跟國內領先的主機廠和其他的tier1做聯合開發。
拿森線控底盤目前已經做到了國內領先,我們的核心客戶包含長安深藍、長城、北汽等頭部的企業。
面向自動駕駛的項目,我們跟百度聯合發布了中國首臺無人駕駛L4阿波龍,和紅旗在長沙落地了robo-taxi,和宇通合作聯合落地了robo-bus,這是拿森線控底盤目前在自動駕駛的主要應用和布局。
拿森成立于2016年年初,目前走過了六年半的歷程。截止到今天,我們給國內相當多的一線主機廠實現成功配套,例如最近大家熟知的長安糯玉米標桿車型A00,還有長城的貓系列,也是拿森現在在大批量供貨。
拿森也受到政府高度關注,我們承擔很多國家的課題,承擔了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的重大攻關項目。近期剛剛獲得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發明一等獎,代表這個賽道我們的領先技術。與此同時,我們也牢牢把握住電控的核心技術,拿森掌握150多項發明專利,其中70%以上是我們的電控軟硬件技術的發明專利。
這是拿森的股東情況,拿森是科技型公司,是科創型的公司,得到資本的重視,目前國內頭部企業、頂級產業資本、行業資本布局了拿森。
三、面向未來,自動駕駛的全套解決方案
剛剛提到線控制動需要安全,安全需要各種各樣的備份,包括行車制動的備份、車身穩定控制的備份以及駐車的備份。從解決方案來講,我們需要實現從感知到控制,到控制執行端,全線各個環節的全部冗余。
為了滿足冗余和安全,拿森有兩套方案:
一是現在主力供貨的two-box解決方案,NBooster和ESC做相互備份,當一個失效另外一個接管。這套方案拿森已經在國內主力市場車型上實現批量的供貨。
二是行業比較熟悉的one-box集成式的方案,它比two-box具備高集成、高效率、高性能、高安全的特點。
除了制動,這里給大家分享拿森在線控轉向方面的產品布局,轉向未來有冗余的版本,也有線控的版本,我們有面向L2、L3,有面向L4、L5的版本,助力8大失效模式出現時車輛都能得到很好的安全接管。
目前底盤控制現狀基本上是制動、轉向、懸掛這些控制系統各自為政,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控制系統和軟件。但是實際上面向未來,主機廠非常痛,因為不同的ECU代表主機廠的協同非常困難,現在的芯片整體來說供量不夠。主機廠希望未來軟硬能夠解耦,真正實現不同的幾十、上百個控制器變成五個甚至三個控制器,拿森也在未來創新型底盤域控制器上投入很多的資源,期待未來3-5年我們的底盤域控制,拿森的產品能夠順利上市,能夠代表行業在這個方向的領軍。
四、對未來的思考
自動駕駛包含感知、決策和控制執行,汽車行業呈現幾個特點:
一是底盤域控制、整車域控制需要融合發展。
二是很多主機廠希望跟我們標桿的一級供應商深度的合作,相互的開放。
三是tier1自身需要可持續的創新融合發展。
最后談一點我們對行業的生態展望。
第一,中國的汽車產業要做大,生態要做大,很重要的邏輯就是1+1+1大于10,大家知道歐美汽車發展了一百多年,它的主機廠、tier1都很強大,中國真正要換道超車,任何一家獨立的企業能力可能都有欠缺,我們認為要通過相應的機制,要讓大家深入的協同,實現1+1+1大于10的生態。
第二,產業資本。產業資本對于生態的形成是一個紐帶,是高效的方式。
第三,芯片。我們的汽車發展越來越大,對芯片需求量越來越多,培養自主的芯片是一個必須要干的事,是主機廠要干的事,是我們一級供應商要干的事,是整個行業要做的事,我們要一起努力確保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時候,芯片的產業鏈是穩定、可控、安全的。
以上是我對大家的分享。謝謝!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