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10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2屆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辦。作為黨的“二十大”召開后的汽車行業首場盛會,本屆論壇以“聚力行穩 蓄勢新程”為主題,共設置“1場閉門峰會+1個大會論壇+16個主題論壇”,以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與行業精英一起貫徹新精神,研判新形勢,共商新舉措。其中,在11月10日上午舉辦的“主題論壇10:開放、協同,軟件定義汽車生態圈的新常態”上,德勤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大中華區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周令坤發表精彩演講。
各位朋友上午好,非常榮幸今天由我給大家做報告,我將從軟件定義汽車這個主題出發,結合大會主題,從開放協作的視角分享德勤的觀點。
德勤是全球最大的專業咨詢機構,從2018年開始就開始關注軟件定義汽車這個領域,陸續發布了一些行業洞察與觀點以及和車聯網生態相關的白皮書,2020年進博會期間,德勤也發布了軟件定義汽車的白皮書,其中有一些觀點和今天幾位領導提到的非常一致,就是在軟件定義汽車時代,需要開放的心態合作,不是一家公司能夠操盤的。今天還是本著這樣的方向,給大家分享一下觀點。
軟件及相關服務正成為汽車企業新的營收增長點,引導汽車產業進入新階段
提到軟件定義汽車,不得不結合產業目前發生的轉型,我們從成本、收入兩個角度來看,傳統的汽車賽道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在整車廠、Tier1供應商之間經常聽到的一個詞“降本增效”,景況非常困難。統計數字上也說明,2016-2020年這四年期間,汽車行業在傳統硬件的整體營收實際上是下降的,硬件的增長也在往下滑。隨著今年前十個月,新能源汽車的猛增長,與此同時傳統燃油車下滑的速度也是非常快。
在傳統硬件這一塊的營收往下走的同時,一個看得見的曙光和希望就是軟件相關的大賽道。
電動化和智能化驅動下,為汽車行業開拓了非常大的新空間,一條是圍繞能源相關的,電池電控相關的賽道,逐漸融入汽車產業,成為產業中密不可分的一環。另外一個更大更廣闊的賽道就是由軟件定義汽車引領。
汽車產業價值重心正轉向汽車電子和軟件,從長期看,其價值將逐漸超過硬件
德勤研究發現, 無論是軟件在整車的成本結構中的比重,還是軟件作為收入來源之一,在汽車行業的比例都在迅速爬升。我們也有數據說明,作為軟件在產品里面價值的比例也在迅速爬升,從傳統10%左右的數據正在快速超過半數。各位熟知的汽車行業的趨勢CASE,深挖來看后面的最底層邏輯就是軟件,無論是電池、電池管理、自動駕駛、車聯網,這些背后最底層的邏輯都緊扣著軟件。
舉例來說, 今天的智能汽車上提供給用戶的是智能的交互,包括智能的駕控、智能服務,背后就是大量感知的元件和控制系統、算法包括相關的服務生態。軟件在智能汽車中的重要性和比例爬的非常快。
用戶對車輛的需求也在逐步拓展,從功能完善、場景多樣,到體驗智能和生態豐富
在過去用戶的用車關注點如操控性、安全性、外觀等基礎之上,軟件的深度應用增加了許多的可能性,車不再僅僅只是純粹的代步工具,軟件的作用使得車被賦予更多的想象,消費者新的期待與需求會一路爬升。新一代用戶的用車關注點在4個方面: 功能拓展性、場景豐富性、車機智能性、生態延展性。
功能拓展性舉例來說,消費者拿到一款智能電動車之后,會希望通過車能夠達到類似手機的功能升級體驗,即其未來和整車廠的連接一直是持續的。
而一款電動汽車單純看材料硬件,同質化高, 要做出真正的差異化仍舊依賴軟件, 運用數據收集與分析深挖目標用戶需求,結合生態去豐富場景卡片,方能滿足愈發個性化的用車需求。
隨著軟件算法的迭代、大數據分析與學習, 車機智能性逐步提高。車有了數據、感知、互動之后,會變成類似自己的數字化雙胞胎,或者元宇宙的自己也好,有很強的映射能力和計算能力,可以實現“懂我、知我、感我”的人機交互體驗。
最后生態延展性,用戶習慣的移動設備的應用生態在車內與車外無縫連接,實現用戶生態全覆蓋
也非常重要。常聽到的解耦,特別是雙解耦,即是上層和應用軟件的解耦,下層是和控制的各種元器件的解耦。也就是說當車作為一個智能終端, V2X成為可能的時候,車可以在車外的互動更多,這又是車的價值另一層的拓展。另外雙解耦之后,軟件的價值鏈對于整車廠或者現有賽道上的玩家來講,需要識別在軟件賽道以什么樣的角色以及多大程度參與。
軟件服務的重要性提升,為產業間的深度融合與協作提供新機會,為新進入者創造了新的機遇
今天論壇的主題 “開放協作”對于整車公司和Tier1都是繞不開的,在新的軟件產業鏈中該如何布局,是一個課題,這個課題如果做的好就是新的大生態,能帶來的是全行業的生態價值。
有了軟件之后,賣車的方式會發生變化,用車的方式也會發生變化,背后需要有整體戰略思維的數據管理。車智能化之后會產生很多數據,數據也可以催生很多新的應用場景,所以數據的重要性在軟件定義汽車越來越發展的時候顯得非常重要。但它如同硬幣的兩面,如果用的好價值無限,用的不好無論是數據安全、信息安全會出現的重要的安全隱患,帶來很多問題。所以在布局軟件時,數據的應用、管理與安全需同時考慮。
舉個簡單的例子,未來與車相關,有三類數據量會飛速爬升,第一車輛的基礎數據、運營數據和遠程控制數據; 第二用戶的數據,用戶的習慣包括線上線下的數據; 第三環境的數據。這些數據作為汽車行業的核心資產,是汽車軟件服務的基礎,也是構建汽車產業生態圈的關鍵凝聚力之一。
汽車產業應更加開放,以兼容并包的方式,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軟件定義汽車趨勢之下,面對用戶與市場的多元要求與快速變化,開放是一條必需的路,市場上除了特斯拉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打造了特斯拉獨有的生態之外,大部分整車廠還在困擾于如何打造自己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軟件生態,這個課題只有開放協作這一條路,才有機會幫助中國汽車產業在歷史機遇中快速轉型成功。再自建一條路,有公司嘗試過是非常困難的,投資巨大,不一定達到預期效果。
如果開放已是一個共識的話,那在三個方面就顯得特別重要:
1、產品開放,
2、技術開放,
3、生態開放。
當前這三個方面的開放已經很迅速地開展,過程里面主要是兩類角色在碰撞,即科技和汽車行業的融合,今年的融合速度在加速。傳統汽車最牛的地方是價值鏈非常成熟,硬件整體的開發,無論是安全性、操縱性,這是百年沉淀的產業,非常成熟。而科技頭部公司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強大的生態資源,這兩個大的產業碰撞會產生很多價值。
市場上已經浮現很多開放合作的案例,如華為和眾多的整車廠形成深度合作,還有像高通、地平線、英偉達這樣的科技公司,也在和整車公司有深度合作,過程里面也有與Tier1之間的合作。這些就是剛才所講的三個方面的開放最好實例,1+1可以大于2,產生朋友圈競爭力,是非常好的樣板。
再展開一點,以產品的開放為例,Tier1或者Tier2零部件供應商與科技公司協作共創的設計模式現在非常普遍。這中間有一個假設前提,就是雙解耦,軟硬件解耦是促成生態合作非常必要的條件,基于此之上的合作,在產品開發周期上才有機會縮短,過去一款車改款可能3-4年,現在市場已無法等待這么長的周期,如何發揮生態能力縮短產品開發周期,這是非常重要的課題。除了產品開放之外,還有技術的開放,很多技術上的突破單靠一家非常難。
比如說指數級增長的代碼量,智能汽車代碼的行數非常高,初級的自動駕駛車輛/智能汽車也有1億行代碼的行數。再來海量數據計算與處理,智能汽車上互聯互通和自動駕駛帶來海量數據,需要更高的計算速度、更強的分析能力去處理信息,賦能業務發展,無論是終端的計算能力還是后臺計算能力,都要求車企有如科技公司般的數據處理能力,如果都是自建的私有云,這是非常大的消費。所以海量數據的計算、存儲和管理,也是需要跨行業的合作。
在智能化的賽道里面,還有很多前瞻技術都是需要有巨大投資的,如L5自動駕駛、智慧交通、AR車內交互等需要大量資金保障和測試糾偏,單靠一家企業無法支撐。人才短缺也是促成技術與生態開放協作的另一個因素,傳統車企自身的研發人才以車輛硬件為主,缺少軟件開發的復合型人才,如根據智能汽車未來搭載功能及人才儲備需求,至少需要2,000人以上規模軟件開發團隊,如果每家整車企業都養這么大的軟件開發團隊,不切實際也會有巨大的人才浪費。
新部件的供應關系上,從塔狀結構向網狀結構轉變
由于生態架構的調整和演變,傳統金字塔形的供應關系也在發生變化。其實過去三年的宏觀環境也讓整個產業對于這一點認知非常深,比如從前年開始缺芯片的課題,大部分芯片不是Tier1也不是Tier2的供應商,由于芯片的缺少導致產能的降低非常明顯,所以原有的金字塔形的管理方式遇到了挑戰。所以軟件生態里面,供應商的合作生態是網狀的,這個應該輻射到芯片的,也應該輻射到軟件底層架構的。所以不再像今天這樣非常規整的Tier123,未來是新型的供應鏈,是網狀結構的供應鏈。
最后談一下開放的生態。生態的重要性,生態的定義,剛才幾位嘉賓都給了非常全面的詮釋。這里面有幾點非常重要:
1、車機應用建設的特殊性,不可能一家去做,一定要有合作伙伴,合作生態很重要。每家整車廠到底如何構建自己的生態合作伙伴,過去由采購部門主導多一點,現在我們鼓勵把這樣的生態合作伙伴上升到企業級的戰略,不再是單純的供應關系,而是整體競爭力的體現。
2、硬件部署的前瞻性,這里基本被很多產業鏈認可,后面要迭代升級,要持續更新。預埋的硬件有一定的必要性,到底預埋多少在還在探討,預埋多少才能保持這個車的生命周期里面長期能夠得到更新,這個課題放在這里。
3、要有開發者的生態,應用生態如何搭建,我們往往會把車機或者車內的生態和手機生態相對比,如果簡單把手機生態平移過來,嘗試過的公司都發現效果不怎么樣。其次,車的生態和手機生態差別很大,更需要原生車載生態的創建者。
今天在座的都是軟件定義汽車生態里面的player,應該一起努力創建有原生的車載生態的軟件應用和軟件架構。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從標準的制定,從協會發揮的協調作用、政府的支持力度,逐步往這個方面發展。
生態里面現在已經形成多方合作的關系,原有的競爭關系逐漸在多線條合作,未來這種合作關系無論是硬件供應商的身份還是軟件服務供應商的身份,都會形成一個個的合作圈,這個合作圈層為的就是每一個品牌擁有者(品牌擁有公司)有自己的品牌生態,這個品牌生態是一起共創產品,共同營造客戶服務價值,這是未來我們看得見的軟件定義汽車的前景。盡管合作關系非常復雜,但是一定是通過不同的圈層形成自己的品牌價值。
由于這樣不同的車企在未來的定位也會發生變化,如果從兩個緯度來定義:
1、整車廠的研發主導程度。
2、整車廠軟件能力覆蓋的全面性。
基本可以預判有四個大場景可以出現:如果能力特別強的,擁有很強的自控性,那就是閉環的能力,如果這部分相對弱一點,或許他會合作。另外三個現象都是需要合作的,左上是能力也很強,但是主導也不強,也有這樣的公司。未來汽車行業也會出現代工產業,要具備很強的軟件接收和測試能力,但是他不需要研究產品。所以我們可以預判,在未來整個智能汽車的背景下,會有一種白標車的制造者,他所擁有的能力就是左上側的player,更多的車企可能是右下這邊,就是能力方面需要合作。
結合剛才講的這三個方面的開放,開放的產品、技術和生態,未來一定會形成各家發揮所長一種大的生態關系。中間到底是誰?可以是德勤作為一個咨詢公司,我是這個生態的一部分,我們也有自己的合作生態。各位如果是車載軟件的部分,也會形成自己的生態。當然無論是你處于生態什么樣的位置,開放、協作是大家共贏的基礎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