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寶馬是不少人的夢想之車,寶馬也是一直宣揚他們對于駕駛樂趣的執著和追求。不過,如果你買了一輛前驅1系,然后和大家講這輛車很有樂趣,可能大部分的資深車迷臉上都寫著呵呵兩個字。
當然不可能是這些市場妥協的產品,各位可不要急著按關閉哦。真正能夠體現寶馬對操控精神的,當然只有一個字,那就是——M!我們這次受邀參加了寶馬的M駕控體驗日,看看寶馬這次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干貨呢?
今年的活動相比去年更加有新意,一入門口碩大的M標志足夠吸引你全部的注意力,而在這里面的就是室內的講解區域,看來這次寶馬真的是不惜工本啊。
還沒進門就已經按耐不住了,面對這輛560匹的烈馬,早已在旁邊跪舔一番。你們都知道結果了,這輛美麗的4門GT并不是這次的試駕重點,6系跑車也成為歷史,由8系接棒。
另外一個遺憾就是沒能體驗全新改款的M140/M240,雖然這兩款車只屬于寶馬M Performance,定位要略低于M Power的M2,可是3.0T發動機最大馬力達到340匹,動力上與M2相當的接近,經過M部門調教的底盤也頗有實力,而整體門檻比M2低上許多,會是相對理性的選擇。
這次的試駕分為3部分,分別是道路試駕,Gymkhana形式的小賽道,最后當然是途哥最期待的漂移體驗了。與過去不同的是,今年的活動增加了路試的環節,除了封閉場地試駕外,路試無疑更加貼近日常生活,也能更全面的體驗M的日常使用感受。
路試環節一共有3臺試駕車,其中兩臺X5 M一臺X6 M,由于X6 M一早被同行的帥哥霸占,我們便選擇了這臺X5 M。由于兩輛車使用相同的平臺,動力參數完全一樣,均搭載最大馬力為575匹的4.4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扭矩750N·m,與之配合的是8速M手自一體變速箱。光看數據就已經能和超跑媲美,官方百公里4.2s的加速時間也能讓你忘記它是一輛自重超過2.2噸的豪華SUV。
賬面數據非常恐怖,在開車的一刻讓閱車(YY)無數的小編有些許緊張,可是普通模式下的X5 M,除了渾厚的排氣聲浪外,和普通的X5相比幾乎毫無區別。得益于大排量的V8發動機,低速輕輕的踩上油門,這輛2.2噸的大車便能輕松起步。渦輪遲滯說沒有,那是騙你的,在起步到2000轉之間,還是能夠感受到些許的拖沓,不過一旦超過2000轉,情況就不一樣了。發動機時刻都保持著最大扭矩輸出,讓你仿佛駕駛一輛電動車。
如果你將所有參數都調整到最運動的狀態,那么這輛X5 M便有讓你驚喜的表現。只有最運動的模式,才能讓你真實的感受那575匹馬力,變速箱快如閃電,手動模式下伴隨著“啪”的一聲后伴隨著劇烈的推背感,瞬間就達到最高的法定限速。空氣懸架當然會變得更加硬,但卻能讓車輪時刻保持貼地,彈跳也轉化成路感,你能感受到地面一絲一毫的變化,強大的6活塞剎車卡鉗也能及時的收住這頭猛獸。然而體重和空氣動力的影響還是不可避免,高大威武的車身在高速行車時成為了累贅,在接近180KM/H的狀態下全力剎車,車尾由于減速度和負壓向上抬起,出現了晃動,不得不修正方向和抬起剎車,物理上的限制還是不可避免。
雖然動力強勁,可是M的核心是駕駛樂趣,那怕是最不運動的SUV上,這種核心思想也不能丟失。雖然X5 M轉向依舊精準,可是轉向手感和人車溝通方面相比上代液壓助力車型,還是有著相當的差距。雖然極力的模擬回正力度,但回正力度顯得有點做作,通俗的說就是有點“假”。縱然整體運動性能也讓一眾標榜運動的轎車失色,可是日常更加愿意把它設定在最舒服的模式,享受V8發動機的渾厚聲浪,必要時才展示它的非凡實力。作為一輛SUV,X5 M在運動上的表現無可挑剔,可是論到最純正的操控,就要看下面這幾位。
一般來講,技術上的講解都是非常枯燥的,不過在M3上確實個例外。雖然M3看上去和你女友閨蜜的320差不多,但全車只有20%的部件與普通三系通用。這其中包括了全車的玻璃,還有部分的車底護板。
這次小賽道環節則是一貫的跑圈測圈速套路,每人能駕駛三圈,分別能體驗M4敞篷版還有M3,最讓小編激動的,是這兩輛都是競速限量版,擁有比普通版更大的馬力,更加激進的懸架調教,當然,還有造型與M4 GTS相似的鍛造輪圈。
由于中途要換車駕駛,有一款車能駕駛兩圈,小編非常幸運的能有兩圈的M3試駕體驗。視頻能很好的體現兩輛車不同的調教特性,由于M3比M4敞篷版輕了200公斤左右,在彎中M3顯得更加的從容,圈速也相對快些。M3競速限量版在第一個彎就顯示出了大馬力后驅車本色,電子系統的寬容度也足夠高,容許小編以甩尾的姿態通過,只要車輛不是完全失控,一般都不會輕易的介入。但低速發動機的出力顯得不夠線性,由于全程不能關閉DSC,車輛無法通過油門了調整車尾的姿態,在低速彎中如果油門過大,電子系統則會介入,切斷動力輸出,影響跑圈的節奏。
M4敞篷版則相對更加偏向轉向不足,由于車重的增加,每次入彎都會有非常明顯的轉向不足,電子系統的限制使轉型不足更加明顯。車身的加長在這類低速賽道上相對比較笨重,往往M3能從容經過的彎道,M4都會有更多的掙扎,電子系統介入也相對明顯。雖然試駕過程不長,可是轉向手感的問題還是表露無疑。轉向反應不可謂不快,車輛極限不可謂不高,但卻沒有了舊款E90 M3的人車溝通感。這種轉向感覺這好比于,現款M3是一個專業的演員在演運動員,而舊款M3就是那個運動員。
都說知恥而后勇,經過教練的耐心講解后,發現原來漂移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完成這個動作,首先要讓車飄起來,緊接著反打方向,反打的時機一定要及時,過早或是過晚都會導致失敗,說是簡單,實際操作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終于,憑借著小編過人的天賦(運氣),終于都成功了。
能完成固然值得高興,但最大的功臣卻是M2。與同門大哥M4相比,M2顯得更加靈活,雖然370匹的最大馬力少于M4,但發動機很多部件,如活塞和連桿等,都取材于M4上的S55B30。M2寬容度比M3/M4更加高,哪怕是漂移,也是先有一點轉向不足,再逐步過渡至轉向過度,車尾不會一瞬間失去抓地力。方向盤與M3相比轉向手感也更加好,雖然比不上E90,但整體的溝通感要好不少,也更能幫助我感知車身的動態。不過受場地所限,并沒有更深一步的試駕,期待日后能夠更加全面的試駕M2,再與大家分享。
不知不覺,試駕就接近尾聲,也不負“科韻路車神”的威名,以不知道多少秒的差距屈居亞軍。拿獎固然令人高興,但更加高興的是M依然是那個M。縱然在渦輪化和電子化的趨勢下,即使固執的M也不得不有所妥協。但那種M的運動精神絲毫不減,更加高的性能,卻有著更加低的駕駛難度,日常駕駛也更為友好,令我腦海中的E90也逐漸模糊。希望下次見到M,還是純粹的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