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車頂上天線寶寶一般造型怪異的信號收發裝置,也并非僅僅只能短距離行駛在封閉的高速公路上,相比于谷歌與百度這些互聯網造車票友而言,德爾福的自動駕駛汽車看上去更加接近量產車。
谷歌百度顫抖吧
為了證明自己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實力,德爾福在今年 4月進行了一場橫跨北美大陸的實際路面駕駛測試,全程5000公里,從舊金山金門大橋啟程,橫跨全美抵達紐約,這是全球最長的橫跨美國的自動駕駛旅程。
這次測試99%的路程都是在自動駕駛模式下完成,工程團隊由此收集了 3TB 的數據,相當于國會圖書館藏書的三分之一。該車可通過一系列先進的軟硬件與街道、道路標志、信號燈、其它車輛甚至行人進行通訊。
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只能在特定條件下實現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只能在特定條件下實現
橫穿北美的自動駕駛車由德爾福和旗下的 Ottomatika合作開發,改裝自一部奧迪 SQ5。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創辦的Ottomatika在人類智能模擬研究有著高深造詣,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進入第 14 代,并提交了 140 多項專利申請。今年 7 月,德爾福收購 Ottomatika,其自動駕駛軟件將被整合到德爾福的主動安全技術中。
與國內媒體近日火爆炒作的百度自動駕駛汽車相比,德爾福顯得更加低調與務實。借用了寶馬駕駛輔助技術的百度自動駕駛汽車,僅僅只是在北京百度大廈總部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進行了短距離的高速路測試,這與德爾福5000公里的實際路況測試的復雜程度并不在一個級別。而谷歌沒有方形盤、沒有剎車、全部靠感應器和軟件自動駕駛的汽車,不僅成本高昂且外形奇特,德爾福的自動駕駛汽車從外表看,與普通汽車幾乎沒有多大差別。
谷歌長得像天線寶寶一樣的自動駕駛汽車谷歌長得像天線寶寶一樣的自動駕駛汽車
“曾經有個人從我們前面那輛車下來,他根本沒注意到我們的車。這人好像是喝醉了,結果直挺挺地摔倒在地上。我們的車不僅避開了他下車的地方,也避開了他摔倒的位置。”德爾福首席技術官杰夫·歐文斯 (Jeff Owens)對外表示:“德爾福利用了先進的軟件算法來預測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甚至能夠在駕駛者意識到危險之前就及時做出決定。”
德爾福和 Ottomatika 的自動駕駛汽車能夠處理很多城市駕駛場景,包括:當有自行車在車道中央行駛,而且無法從其它車道安全超車時,軟件將使汽車和自行車保持合理距離,直至能夠安全通過。
德爾福自動駕駛汽車可以等候適當時機穿越交叉路口,系統有能力識別四個方向的停車標志、交通信號和交叉車流,以確定車輛能否通行;它還可以在安全超車前判斷左右車道情況,甚至能夠檢測鄰近車道是否有后方車輛快速接近。
德爾福的自動駕駛汽車改裝自一輛奧迪SQ5德爾福的自動駕駛汽車改裝自一輛奧迪SQ5
造價250美元的激光雷達
如果一臺所謂的智能汽車比人還笨,那它怎么好意思叫智能汽車呢?
在工作原理上,自動駕駛汽車更像一臺具備超強計算能力的計算機。攝像頭、雷達、傳感器等從外界捕捉信號,如同人的眼睛、鼻子和耳朵一般;控制器則是汽車的大腦,能夠高速處理接收到的內外部信號,進而做出判斷、下達命令。
阻礙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的一大因素是車身上搭載的大量的雷達與傳感裝置造價高昂,目前一個機械激光雷達的費用可達 8萬美元。然而,德爾福與Quanergy 公司合作開發的一款結構更簡單的電子掃描 LiDAR,可將其成本降低到250 美元。德爾福計劃在2019年將低價可靠的LiDAR大量搭載在市場上的在售車型中。
雷達幾乎可以探測到任何物體,但并不能檢測出這個物體是石頭還是紙袋。視覺系統可以解讀路牌和車道標線,但是在陽光直射或攝像頭鏡頭變臟時,會難以發揮作用。激光雷達可以彌補這些不足,提供一個更加完整的系統其工作原理是:發出光脈沖,光脈沖被物體發射回來之后,系統接收光脈沖進行解讀,能將汽車的視野拓展到360度
“在最佳情況下,這些技術相互結合,可以將你的視野從大約20°有效擴展到近360°,”歐文斯先生說道,“換句話說,你的視野可以從路面寬度擴展到汽車兩側大約90米的范圍。”
激光雷達發揮作用取決于視線。舉例來說,如果一只鹿從一片茂密的樹林中跳出來,激光雷達將首先掃描出樹木的輪廓,然后才會看到鹿,這是因為這個場景中存在太多物體。但是,如果是一片完全開放的農田,激光雷達甚至很可能比普通雷達更早探測到鹿。雷達能夠透過稀疏物體(例如樹木)進行探測,因此可以更加可靠地填補激光雷達的“盲點”。將這兩個系統結合起來,可以為汽車提供更高的確定性。
2025年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LiDAR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得自動駕駛汽車距離商業化量產更近了一步。目前,在特定條件下的自動駕駛已經成為現實,德爾福認為2025年完全的自動駕駛將成為可能。
不過讓中國人略感遺憾的是,這項預測只是針對美國而言,在車型車況差別巨大且相關法規缺失缺位的中國,完全自動駕駛還只能停留在前市場階段。
在 2016年的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上,德爾福自動駕駛汽車會向公眾展示其V2E 技術( vehicle to everything),以及搭載這些技術的自動駕駛汽車,這些技術包括:
車與車通訊:監測周圍的所有車輛,并在相鄰車輛突然插入當前車道時迅速做出反應。
車與行人通訊:通過智能手機中的特種芯片提醒正在打電話的行人注意交通狀況。
車與信號燈通訊:利用專用短程通信 (DSRC) 技術,可獲取拉斯維加斯附近的信號燈狀態,并預測何時變黃/紅。
盲角通訊:可在無法直接觀察對面交通的街道口幫助駕駛者掌握周圍車輛情況。
共乘通訊:駕駛者的家人和朋友可獲取其當前位置信息以便請求搭車。
明年,2017 款凱迪拉克 CTS 的 Super Cruise 系統將搭載德爾福業內首創的 V2V 技術。除了面向原裝市場的V2E技術,在本屆 CES 展上,德爾福還將展示業內第一套面向售后市場的 V2V 單元,可以在后裝市場上幫助現有車輛之間實現通信。
此外,德爾福還將在本屆CES 展上發布包括主動操控駕駛艙和 3D 儀表盤在內的多種先進技術。主動操控駕駛艙利用隱藏的紅外攝像頭跟蹤駕駛者的眼球運動,以推斷其意圖,并開啟相應的信息娛樂功能。3D 儀表盤則利用多層圖形技術創造高端駕駛體驗。
過去20年德爾福在CES上60%的展品都已投入批量生產,這或許能表明自動駕駛汽車的規模化量產已經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