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現在技術進步了那么多,新車理論上應該是變得越來越耐用越來越省心才對,怎么現在的車子反倒越來越脆弱了呢?這真的是個好問題,我身邊不乏一些開老車的朋友,他們的車大多都超過10年車齡,但平時問題卻極少,而且不管是日系車德系車還是韓系車甚至法系車,以前的車子基本上都不怎么會出問題。
那為啥現在的新車,反倒問題不斷了呢?20年前的六代雅閣,只要保養得當基本開不壞,但如今的本田新車卻是各種問題,先有CR-V機油門,再有思域斷B柱。這些影響正常使用甚至可能會搞出人命的大問題,為啥以前就不會有?現在的新車,到底都怎么了?
01
新車落地一個月就有問題 三大件統統成災區
根據國內權威第三方機構的調查顯示,大多數問題車車主在提車一個月內就會發起質量投訴,比例占總人數的55%。這意味著有問題的車,在新車落地一個月內就出問題,乃至讓車主忍無可忍的比例,居然超過了一半。這直接意味著,大多數的新車故障,是在設計階段就已經存在,換句話說,先天性的。
而具體到車型上,SUV是絕對的主力,緊隨其后的是緊湊級車。這當然好理解,因為在市場上,這兩種車的銷量是最高的,競爭也是最激烈的,價格戰,同樣也是打得最厲害的。而關于故障部分上,車身、電氣設備、發動機、變速箱成了投訴的熱點。這個數據讓人很是驚訝,三大件是一輛車最核心的東西,但投訴率最高的,偏偏就是它們。
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問題車,是先天在三大件的設計上就存在缺陷,而這種核心部件的先天缺陷,幾乎是沒辦法根治的,哪怕是再怎么維修,都只能延緩,而不能徹底解決。看到這里你肯定要問了,那都是什么車最容易出故障?
答案是自主品牌。在調查中,自主品牌的故障率遠遠高于其它任何車系,占據總體數據的44%。其次是美系車,占據22%,再其次是大家認為可靠的日系車,占據13%。而總體故障率最低的,反而是最近不被大家待見,也沒啥存在感的韓系車,只有4%。一直被認為故障多的法系車,也只有7%。
02
為啥會這樣?
其實現在的車廠們不是不能造出像20年前一樣耐用好用的車,關鍵在于,現在的市場格局,遠非20年前能比。現在市場競爭極其慘烈,自主品牌們抱團不斷沖擊合資品牌。自主品牌最近幾年的新車換代速度,遠遠超過正常我們所認為的“6-8年換代期”。
為了搶占合資車的份額,最近幾年自主品牌的新車換代速度幾乎與智能手機行業相當,以一年一換甚至半年推新款的恐怖速度,對合資車形成了巨大的壓力。但如此快的更新速度,自然會帶來設計時的考慮不周全,檢測時的馬虎了事,生產時的不精細。畢竟自主需要速度,而速度跟耐久性,是一個反義詞。
自主品牌如此,其他合資品牌當然也不會坐以待斃,特別是存在感不足的日系車,更是不斷加快速度迎頭趕上,在大家都在拼命趕時間的情況下,新車問題多,也就自然而然了。所以這事歸根到底就是市場競爭太激烈,大家都拼時間,沒人會慢慢研發慢慢調整。汽車這種東西不同于電子產品,一旦你調試不到位,各種問題那是必須產生的。
所以,最徹底的解決辦法,就是大家都放慢腳步回歸理性。但想想看,連一向穩字當頭的日本人都坐不住(曾經很穩,于是市場份額幾乎被德系吃光,你是高管你能忍?)的當下,你們覺得整個市場,還能有認認真真慢慢造車的企業嗎?哪怕是韓系法系車,它們推出新品慢的原因,也只是因為它們本來就跟不上大隊了而已。隨著菲斯塔和508L這類高性價比高口碑高銷量新車陸續推出,韓系和法系,最終也是會走向高速換代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