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07-14 21:19 瀏覽次數:1354
車網中國 汽車新聞 今年4月26日,深圳發生一起電動大巴起火事故。在一加電站內,一輛大巴車的蓄電池組突然冒煙,隨后燃起熊熊大火,整車燒毀。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屢見報端。2011年4月11日,浙江杭州一輛眾泰純電動出租車自燃;同年7月,上海一輛停靠在路旁的電動公交車也突然自燃。2012年5月26日凌晨,一臺比亞迪E6電動出租車與一輛跑車相撞,比亞迪E6相撞后起火燒得只剩架子。
免購置稅、不受尾號限制……眼下,在政府大力推廣下,新能源汽車正加速跑進千家萬戶。然而,一些偶發的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也引發廣大消費者擔憂和關注。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業內人士和專家。
又愛又怕,消費者信心受挫
事實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動力來源,動力電池的安全性一直是消費者關心的問題之一。在武漢鐵機汽車市場,記者隨機采訪了30位想購買汽車的顧客,約90%的人對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性心存疑慮。
前來選購新車的桂先生說,對于電動汽車又愛又怕。桂先生介紹,他有著十幾年駕齡,每天,他從關山口到漢口永清街上班,一個月至少得花1000多元的汽油費,但如果換一輛電動汽車,每月只要一兩百元錢的電費就夠。但現在,究竟買不買輛電動汽車,糾結難定。
深圳“5·26”比亞迪事件帶來的陰影,對桂先生來說一直揮之不去。盡管事故結論認定動力電池沒有發生爆炸,且在高速撞擊下,普通汽油車也有可能燃燒,但他對電動車安全性仍心存困惑。
專家:不影響新能源車發展步伐
記者調查發現,寶馬、上汽、比亞迪等不少企業的電動車產品,主要采用的是磷酸鐵鋰電池。省科技廳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院長黃云輝認為,電池的安全是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單體電池符合安全和性能標準,并不意味著成組后的性能和安全性就有保證。電池成組絕不是單體電池的簡單疊加,涉及很多復雜技術。目前電池成組后模組差異較大,而且各個廠家電池組產品之間的差異更是不小。在電動汽車運營過程中,因電池溫度的升高、過度充電、過度放電引致起的安全問題仍然存在,只是如何盡量控制到最小的問題。
另外,電池組的管理(BMS)也至關重要。該系統作用在于一旦電池過度充電或過度放電,它可以監測到并及時切斷電源,保障汽車安全。一位電動汽車銷售經理坦言:“國內BMS大多還處于各自為政的市場格局,做BMS的企業有數十家。且國內的BMS水平與國際領先水平仍有不小差距。”黃云輝認為,通過對電池成組及材料技術的進一步探索和優化,通過對電池組管理技術的進一步提升,將安全隱患“逼近”零,才是解決之道。
2011年8月18日,科技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安全令”《關于加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安全管理工作的函》,強調“對投入示范運行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要全部安裝車輛運行技術狀態實時監控系統,特別是要加強對動力電池和燃料電池工作狀態的監控”。有業內人士分析,這一通知將會使得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走上正軌,重新樹立起公眾對新能源汽車的信心。
2014年,被視為新能源汽車消費元年。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74763輛,同比增長3.2倍。
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馬德富說,新能源汽車屬于新生事物,其發展是化石燃料枯竭的大背景下不可逆轉的潮流與趨勢,汽車企業更需謹慎對待動力電池的安全性。
由iDigital China、品匯汽車和汽車信息網主辦的第...
第八屆ADMIC汽車數字化&營銷創新峰會已于2025年3月2...
車網世界報道: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
車網世界報道: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
車網世界報道: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