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治理擁堵和排放,當下成為北京這樣特大城市的嚴重問題。據媒體報道,北京市政府官員日前證實:供暖季是否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正在研究中。

新華社原國內部編委,高級記者李安定早在1989年,在新華社《嘹望》雜志上發表文章《但愿不是一個夢》,率先呼吁打破轎車私人消費的禁區。成為在中央媒體上呼吁轎車進入家庭的第一人。今天,隨著北京的乘用車保有量超過500萬,每周一天的限行效果越來越有限。然而,提高限行力度,在供暖季實行單雙號限行是否可行?下面是李安定所給出的回答。
問:目前北京市正在研究的供暖季單雙號限行,有人認為這將有助于改善供暖季北京的空氣質量,有人認為這將對市民的生活工作和出行造成巨大困擾,對此您怎么看?
李安定:供暖季單雙號限行,涵蓋北京汽車保有量500萬輛,其中絕大多數是私家車,直接牽動上千萬的北京市民的出行模式被迫改變,堪稱史上最大規模的公民權益調整事件,事關重大。決策過程必須如履薄冰,慎之又慎。絕非幾個官員語焉不詳被的三言兩語即可定奪,
無論支持和反對的意見,都有待各自的理由和數據的深入論證。我想從一個歷史的感情角度看待這一問題。
1989年1月,我去日本富士重工,采訪被稱為“日本國民車之父”的百賴晉六先生。二戰剛剛結束,日本人生活還極其艱難的時候,百賴和他的團隊,決心開發一種取代自行車的私人小轎車。“我們的初衷,就是要開發一款只有360cc的微型轎車。雖然簡陋,但是一家人出門,再也不怕日曬雨淋,不受風雪之苦,這是當時日本百姓覺得一輩子都未必能夠實現的轎車夢。
“不怕日曬雨淋,不受風雪之苦。”這句話給我留下太深影響,當時,每逢風雪交加的冬季,看到哪些身懷六甲的孕婦翹首排隊等待公共汽車;以及在京西上班的工人們,彎著腰頂著凜冽的西北風艱難前行的時候;都堅定了我推動實現中國轎車夢的信心,我是他們中的一員。這也是我在1989年,在新華社《瞭望》周刊上首次呼吁轎車進入家庭消費的思考。
30年過去,絕大部分北京百姓,都已經實現了自己的轎車夢。毫無疑問,這正是中國夢中最早實現的一部分。轎車不再是高端人群炫富和地位的象征,今天,即使在京郊農村,即使在城市里待改造的棚戶區,私家車,都是大多數的北京百姓出行工具。
單雙號限行,近年在北京實行過數次,都是胸懷大義的北京普通百姓,為國際和國內重大活動獲得一片藍天和通暢做出的犧牲。如果把單雙號限行由特例變為常態,無論出自何種理由,無疑都會給只擁有一輛轎車的普通市民和平時搭載公交出行的人們帶來困擾,都堪稱不可承受之重。
問:具體來說,您認為這項限行政策持有什么弊端?基于何種考慮?
李安定:我對供暖季單雙號限行持有保留態度,基于以下3點考慮,
一,限行顛覆上千萬北京市民的冬季出行方式。甚至會成為世界汽車史上的奇葩。取暖季,言下之意,就是凜冽寒冷的冬季,正是最需要用車的季節。怎么能夠想象,現在每天一大早開車送孩子去托兒所和小學的年輕父母,在這最嚴寒的天氣,改為抱著孩子每隔一天去擠地鐵和公交?“不受風雪之苦”的中國轎車夢喪失殆盡。
二,地鐵公交不可承受之重。人們是否想到,單雙號機動車限行,對于在地鐵站外排長隊,車上幾乎“擠成照片”的公共地鐵也是一個噩耗。每天即使有200萬輛轎車停駛,平均一輛車乘員2人,就有將近400萬人要加入乘公交的大軍。公交壓力陡然增加一倍。這部分運力的提高,兩三年內難以跟上,時下公交出行的窘境,恐怕更要雪上加霜。
三,一刀切對郊區縣市民弊大于利。2015年下半年以來實行的幾次臨時單雙號限行,從過去的只在五環路以內實行,改為在北京整個行政區劃內實行。北京行政區劃覆蓋之廣,有的郊區縣面積,甚至比一些小國的省還大。五環以外,地鐵不能覆蓋成網,公交多是長途車,私家車普及的程度甚至高于城區。五環外單雙號限行,對于北京治堵減排貢獻有限,但是對于已經習慣于私家車出行的郊區百姓,麻煩可就太大了。
問:目前擁堵和環保的壓力都非常大,北京如果不實行單雙號限行,還能有什么辦法呢?
李安定:單雙號限行一刀切,最省事,但是北京的經濟、社會、民生,以及近千萬百姓付出巨大代價。治理北京這樣一個超級大都市的交通,只有依靠創新,科學的、系統的進行解決。
限行絕不是創新,利用限行的辦法治堵減排,在北京早已實行過。1995年北京汽車保有量八九十萬輛,當時專家就提出過單雙號限行,而且竟然實際實行了一陣子,但是后來止于智者。當時的機械部副部長,后來商務部首任部長呂福元就曾經提出,一個城市的經濟活力和汽車保有量成正比,坐4個人的轎車比裝4噸石頭的卡車是更大的生產力。
北京今天汽車將近500輛的保有量,對于擁堵和排放污染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因素,但是中國老百姓擁有轎車的權利不容動搖。實行取暖季單雙號限行,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對北京百姓的民生和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更不可小視。而且,這一措施一旦實施,就沒有可逆性,如果再取消,則會發生更大的問題。
僅僅說治理汽車造成的擁堵和排放,其實也有其他辦法,如當前交管部門已經啟動的城市交通路網管理優化;加速公交和軌道交通建設;考慮和設計擁堵費的收取;鼓勵市民購買排放較小的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小型車;尤其對于在北京地區為汽車生產的油品,強制等效采用國際質量標準,大幅度降低當下油品中的毒害物質更是當務之急。這些措施的疊加必然對治堵減排產生積極效果。
供暖季的4個月里,北風吹出的響晴白日,想必也是不少。即使實行單雙號限行,也請選擇在霧霾嚴重發生的紅色預警期作為臨時措施。這樣,廣大市民受到的困擾最少,也會心悅誠服的給予配合。
當年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為推動市民出行選用公交,每天親自坐地鐵上班。在研究供暖季實行單雙號限行的過程中,建議有相關的市領導和交通委的官員們也用一個月時間,嘗試一下隔天試乘地鐵或公交上班,了解一下擁擠情況和全程所需要的時間,獲得作出決策的數據,尤其是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