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4-10-28 22:09 來源:汽車供應商網 作者:楊樂檸 瀏覽次數:5209
“聚勢賦能,打造高效交流平臺” 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深度對接活動在京召開
原創 楊樂檸 汽車供應商網
2024年10月24日
【汽車供應商網】2024年10月19日,作為2024第九屆中國國際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展覽會的同期活動,以“聚勢賦能,打造高效交流平臺”為主題的 “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深度對接活動”,在北京北人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召開。活動由中國貿促會機械分會、中國汽車供應商網、展覽會秘書處聯合主辦。來自汽車業界的專家學者、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龍頭整車企業及供應鏈上下游知名企業、知名機構代表、相關地方政府部門以及行業媒體記者等300多名嘉賓,參加了當日上午的高峰論壇和下午的深度對接活動,該活動是此次大會暨中國國際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展覽會期間的重要亮點活動,也成為下半年汽車產業鏈最重要活動之一。
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深度對接活動召開
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中國汽車供應商網名譽董事長 陳偉農主持論壇
本次論壇匯聚了眾多行業翹楚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前沿趨勢,技術突破,以及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性,旨在深入剖析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脈絡,凝聚汽車產業發展的共識與智慧,為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陳偉農指出,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著人們的出行方式和生活形態,在快速變革的行業背景下,清晰的認知與共識對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他特別強調,汽車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在業界共識中占據核心位置,這一共識不僅是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石,更是我們把握未來機遇、有效應對復雜挑戰的關鍵所在。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原一級巡視員、中國汽車保修設備行業協會會長 王水平致辭
王水平在致辭中指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汽車保有量達3.45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超過2400萬輛,當前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處在蓬勃發展的關鍵時期,其態勢仍在持續,這不僅成為了汽車產業創新的重要源泉,也為交通運輸行業帶來了深刻的變革,智能網聯技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汽車的安全性、舒適性,為智慧出行創造了更為優越的條件。此次深度對接活動積極響應國家雙循環戰略,促進了跨行業、跨領域的深度融合。王水平強調,政策導向與良好的外部環境對產業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需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繁榮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并期待此次論壇可以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推動行業繁榮,為實現交通強國目標和綠色智慧出行貢獻力量。
中國電子商會秘書長 彭李輝致辭
彭李輝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2400萬輛,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動力。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達到1428萬輛,其中中國銷量高達949.5萬輛,占據了全球市場的66%。彭李輝強調,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融合應用正加速推動汽車智能化進程,智能網聯技術的提升不僅顯著增強了行車安全與效率,還帶動了相關領域的共同進步,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產業生態系統。中國電子商會作為連接國內外市場的橋梁,特別關注中亞、東南亞等具有巨大潛力的市場,如泰國等地已出臺多項激勵措施以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然而,他也指出,當前產業仍面臨多重挑戰,包括技術瓶頸的突破、電池污染問題的解決,以及歐美市場的限制等。面對這些挑戰,中國電子商會愿與中國汽車供應商網等各方攜手合作,共同推進產業融合,打造數字化平臺,以應對和克服這些難題。他堅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國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定能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并持續推動整個產業的繁榮發展。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 原誠寅發表演講
原誠寅就汽車芯片產業鏈發展及未來供應鏈合作模式發表演講。他指出,智能網聯汽車的興起使得汽車芯片成為其底層硬件的核心,隨著輔助駕駛技術的快速推廣和自主化芯片的不斷提升,汽車芯片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盡管汽車芯片產業的發展路徑與集成電路相似,但汽車作為一個龐大且特殊的應用場景,使其具有獨特的發展軌跡。隨著智能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傳統消費類、工業類甚至跨域芯片開始進入汽車應用領域,為汽車芯片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國產芯片上車應用和推廣同樣面臨挑戰,中國汽車芯片企業的能力和水平與國際水平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中國汽車芯片企業在創新能力、制造工藝、產業體系和生態體系建設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IP能力和先進制造工藝方面,中國汽車芯片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自主研發,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創新的封裝方式,實現高復雜度、多功能芯片的開發,為解決復雜芯片的國產化問題提供新的可能。原誠寅建議,中國汽車芯片企業應緊密結合應用場景進行創新,不斷提升產品的性能和品質。同時,政府也應加強產業協同,整合外部資源,推動具有中國特色的汽車芯片產業生態建設,為國產芯片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和推廣提供有力的支持。
國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汽車產業鏈專家 徐長明發表演講
徐長明就汽車智能化的趨勢及其與電動化、自主品牌發展的關聯發表演講。徐長明表示,智能化是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與電動化、自主品牌發展緊密相連。在當今汽車行業的浪潮中,中國汽車產業正邁向智能化與電動化融合的新時代。智能化趨勢受消費者高需求、技術飛速進步和政策支持推動,智能化成為電動汽車的重要賦能因素。自主品牌在電動化轉型中迅速崛起,智能化技術領先合資品牌,獲得消費者高度認可。隨著95后及00后成為購車主力軍,他們對智能化技術的自然接受度高,將進一步推動智能化汽車市場的繁榮。預計未來幾年,在需求側、供給側和政策的共同推動下,中國汽車產業在智能化領域將持續領先,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變革。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原中國兵裝集團汽車科技帶頭人 劉波發表演講
劉波就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發展及產品低碳化趨勢發表演講。他指出,到2024年,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座艙滲透率達到了84%,標志著車聯網、OT在線及10英寸中控屏等配置已成為汽車標配。當前,跨界融合趨勢顯著,產業鏈協作日益密切復雜,主機廠與高科技企業的融合加深,如寶馬、奔馳等企業在自家領域的合作。劉波強調,低碳化和智能化已成為推動汽車行業發展的關鍵方向,為實現節能發展,低碳化和智能化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要求降低汽車重量和功耗,實現節能發展。從分布式到域控制器,再到中央控制儀和云端集成的轉變,有助于實現低能耗變化。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引領的一體壓鑄和CTC架構的成熟應用,推動了汽車向少件化、集成化和低碳化發展,可能引發汽車生產和制造的重大變革。展望未來,劉波認為,我們需更多關注技術創新,以AI和機器人推動出行革命。
江淮汽車技術中心智能駕駛設計院副院長 吳瓊發表演講
吳瓊就江汽集團華為賦能江淮自動駕駛技術迭代研發發表演講。自2015年起,江淮便踏上了自動駕駛技術的探索之旅并攜手華為、百度等業界巨頭,共同推動技術進步。特別是與華為的合作,成為了江淮自動駕駛技術躍升的關鍵。雙方基于華為MDC平臺,深入開發應用算法,精準聚焦于商用車特定場景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華為的技術實力與平臺優勢,為江淮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助力其在商用車及無人物流車型上實現了廣泛應用,覆蓋早期示范區、雙城建設、廠區內及園區內物流等多種場景。展望未來,江淮汽車將繼續加大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投入,特別是在商用車與城配物流領域的創新探索。而華為作為重要的合作伙伴,無疑將在這一進程中繼續發揮關鍵作用,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進程,開啟智能出行的新篇章。
長城汽車智能化產品副總經理 佘士東發表演講
佘士東就長城汽車空間智能交互用戶體驗發表演講。長城汽車在AI時代背景下,通過創新的用戶體驗設計,重新定義汽車空間的智能交互,提出“空間智能交互用戶體驗”概念,旨在全方位提升駕駛者、副駕乘客及后排乘客的乘車體驗。該理念不僅關注駕駛安全與便利性,還深入探索了娛樂交互的個性化與兒童友好的細節設計。通過運用先進的AI技術,如語音控制、手勢識別等,長城汽車為用戶打造更加沉浸、更加智能的車載環境,其最新推出的藍山智家版車型,搭載了5G+AI的Coffee OS 3.0系統,實現了功能的全面升級,可以讓用戶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智能出行體驗。長城汽車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前瞻思考與務實行動,也同樣預示著汽車空間智能交互的未來發展方向。
藍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王水利發表演講
王水利先生強調,藍谷智慧能源在智能網聯時代下,致力于新能源汽車后市場的創新與發展,面對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帶來的補能、安全、環保等痛點,藍谷能源構建了智能安全運營管理體系,涵蓋電池安全預警、多元化智能補能體系、電池檢測評估、多場景梯次利用技術、電池維修再制造及智慧化數據運營等多個方面。通過AI技術應用于遠程診斷維修和換電站調試,藍谷能源不僅解決了電池質保問題,還突破了電池維修技術,提升了二手車價值和用戶滿意度。同時,藍谷能源在光儲充一體化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推動了新能源的廣泛應用,其智能補能體系涵蓋多種綠色能源互動,滿足了多樣化的補能場景需求。展望未來,王水利先生表示,藍谷能源將繼續深化研究和探索,與各方合作,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
阜新市數字局局長、智能數據產業專家 王迪發表演講
王迪指出,數據標注在自動駕駛、車聯網、法規標準制定等方面作用顯著,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重要支撐。阜新市憑借人力資源成本低、辦公成本低、數據采集場景豐富等優勢,已成為數據標注產業的理想之地。未來,阜新市將繼續推進數據標注產業的發展,力爭成為全國領先的數據標注產業基地,助力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騰飛。這一戰略不僅有助于提升數據質量和價值,還促進了跨產業協同創新,為構建數據共同體奠定了基礎。
在本次論壇上,經過激烈角逐與嚴格評審,一系列引領行業潮流、展現技術創新實力的企業及產品脫穎而出,榮獲多項榮譽稱號,由中國汽車供應商網、新能汽車等聯合發布。
其中:獲智能網聯汽車“人氣車型”、“新能源汽車人氣車型”稱號的分別是北京環衛集團環衛裝備有限公司 12噸電動自動駕駛洗掃車、滴滴自動駕駛 “雙子星”L4級自動駕駛車輛、東風乘用車銷售有限公司 東風風神L7、北京藍谷極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極狐阿爾法S5.
獲“關鍵零部件與技術創新企業”榮譽稱號的分別是國科礎石(重慶)軟件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慧眼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芯馳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信科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智芯半導體有限公司、蘇州億波達微系統技術有限公司、杭州車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映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中研佰斯特智能科技(山東)有限公司、藍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獲“優秀自動駕駛方案解決商”榮譽稱號的分別是深圳成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亦莊智能城市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四維圖新、天津優控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奧特貝睿科技有限公司。
這不僅是對過去一年智能網聯汽車與新能源汽車領域優秀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一次深刻探討。我們期待所有獲得榮譽稱號的企業及產品能夠繼續引領行業前行,為構建更加智能、綠色、安全的出行未來貢獻力量。
智能網聯新能源產業鏈深度對接交流會成為整個活動重要亮點
10月19日下午,中國貿促會機械行業分會、中國汽車供應商網、中國國際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展覽會秘書處舉辦的智能網聯新能源產業鏈深度對接交流會,使得“深度對接活動”再次達到高潮。在現場,來自一汽紅旗、江淮汽車、宇通汽車、吉利汽車、福田汽車、慶鈴汽車、長城汽車、一汽豐田、阜新市政府、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等來自10家整車企業、地方政府及行業機構的代表與近100家智能網聯優秀供應商進行深度交流,場面非常熱烈,成為整個活動重要亮點。
深度對接活動負責人、中國汽車供應商網創始人 曾光主持交流會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機械行業分會會長 周衛東致辭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機械行業分會會長周衛東表示,本次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深度對接活動旨在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創新,通過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加速技術突破,提高產業競爭力。通過與中國汽車供應網的合作,深化汽車產業鏈的溝通融合工作,為中國汽車產業鏈共產雙方快速對接,有效成交,全面賦能。
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錫濤致辭
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錫濤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已在全球占據領先地位,產銷量逐年攀升。未來智能網聯汽車將成為行業新焦點,我國正加快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力求在智能化、網聯化領域保持領先。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及消費者的共同努力,推動汽車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共同創造智能、綠色、美好的未來。
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產業研究部部長 白安琪致辭
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產業研究部部長白安琪表示,國產汽車芯片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應用率仍低,市場競爭力不足,技術、配套和市場接受度等多方面存在挑戰。本次智能網聯新能源產業鏈深度對接交流可以有效推動產業合作,提升產品競爭力,實現技術創新與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融合的同時,為國產汽車芯片發展注入新動力。
神經元公司總經理 薛百華發表演講
神經元公司總經理薛百華就汽車芯片自主可控發展發表演講,主要介紹了公司在自主可控芯片領域的發展,特別是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方面的創新解決方案。強調車聯網和智能駕駛重要性的同時,也分享了公司在車內網絡、車外通信以及地面應用等方面的技術成果。
中國汽車改裝用品協會后市場委員會會長 路志光講話
中國汽車改裝用品協會后市場委員會會長路志光代表深度對接活動的專家們,高度評價了此次大會的實用性與高效性。他表示上午的論壇演講水平高,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下午的對接活動務實,為供應鏈各方提供交流平臺。呼吁以后多舉辦此類活動,以推動汽車行業發展。參加活動的其他專家包括中國電子商會智能電動車專委會秘書長王務林、車聯智匯理事長倪威等。
“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深度對接活動”由中國貿促會機械行業分會、中國汽車供應商網、中國國際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展覽會秘書處主辦。論壇的隆重召開得到中國電子商會、 中國汽車改裝用品協會 、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中國汽車改裝用品協會汽車后市場委員會、中國汽車服務委員會、 中國電子商會智能電動汽車委員會、浙江汽車行業協會、車聯智匯汽車產業聯盟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中國國際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展覽會秘書處負責人劉成芳、中國汽車供應商網高級總監彭明京等領導也出席了活動。
衷心致謝整車企業和數百家智能網聯企業的熱情參與,感謝各行業機構支持,感謝媒體朋友們的深切關注與廣泛報道!我們深信,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將為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企業全面賦能,促進各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攜手邁向合作共贏的新篇章。
圖文:汽車供應商網提供
車網世界報道: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
車網世界報道: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
車網世界報道: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
車網中國報道: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
車網世界報道:2024年8月29日至9月1日,第二十屆中國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