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11-02 20:20 瀏覽次數:45614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比亞迪創立于1995年,主要從事IT、汽車、新能源產業。多年來,比亞迪始終堅持“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發展理念,在科研方面投入巨資,在新材料、 汽車、新能源等多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自主開發經驗,在IT、汽車 等多個領域不斷推出領先世界的創新科技。上午10時,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杜國忠做客《對話名企?聚焦中國智造》系列訪談,暢談比亞迪的智造之路。他在訪談中表示,比亞迪將堅定不移地走新能源車路線,堅持自主研發,堅持技術為王,從“中國自造”到“中國智造”,實現小步快走,大步跨越。微訪談回放>>>
在全球汽車產業面臨電動化、智能化的今天,中國的汽車在《中國制造2025》的推動下將會迎來汽車智能化制造、核心零部件制造、汽車新能源跨越發展、汽車裝備制造、汽車原材料產業等五個方面的機遇和挑戰。而在《中國智造2025》戰略規劃給汽車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加大力度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比亞迪是比較早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自主品牌,杜國忠談到,比亞迪是做家電發家,電池的生產制造是比亞迪的老本行。進入汽車領域之后,積累了很多整車技術,為制造新能源汽車積累了很多基礎技術。加之空氣污染,石油關系到國家安全、溫室效應等,比亞迪公司更是堅定不移地走新能源汽車路線。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有一些制約因素,如基礎設置不完善。續航里程焦慮;消費者對新能源接受程度;新能源車的成本較高等。“新能源充電設施政府正在大力推廣建設,在不遠的將來,新能源車的使用會很便利。目前基礎建設還不完善,推廣插電式混合動力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因為實現了短途用電,長途混動,所以不用擔心歷程問題。”杜國忠在談到新能源汽車生產的瓶頸時說到。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企業需要回報社會。公益惠民是一個企業應有的品質。近年來,比亞迪的新能源產品減少尾氣排放,緩解溫室效應,是造福地球村的大公益。比亞迪在玉樹地震時期捐贈2000萬,汶川地震捐贈1000萬,并表示今后將會推出更加的惠民計劃。
科技革命正在引發產業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這次變革中“互聯網+”在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常態。用互聯網的思維造車不再是一句口號。杜國忠認為,互聯網的核心是高效的連接,比亞迪汽車電子智能,一直潛心于“互聯網+”的研發,目前,比亞迪搭載的CAR PAD,可以實現車、機互聯,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互聯網體驗服務。
比亞迪是一個技術型企業,技術創新是比亞迪的DNA,比亞迪鐵電池技術,是比亞迪自主研發自主制造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鐵電池具有高容量高安全無污染等優點。比亞迪研發的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和雙離合變速器,填補了中國汽車無雙離合變速器的空白。還有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雙向逆變電充電技術,移動電站等眾多獨創技術。
光伏電站,儲能電站,新能源車技術的普及,是比亞迪的三大發展愿景。比亞迪期望讓能源更綠色環保。
4 月 7 日消息,比亞迪聯合當地合作伙伴 GS 公司近期召...
11 月 4 日消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將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
11月2日,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表示,該公司將按計劃...
天眼查App顯示,10月31日,美團打車運營主體上海路團科技...
11月1日,北京新誠軟科技有限公司與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