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10-30 20:09 瀏覽次數:4845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如果沒有這驚險一跳,我們也不可能會有這樣一個機會。”章國經向我說這句話時,他倚坐在辦公椅里,神采奕奕。隔著一張會議桌,我都能很清楚地看到他眼神里流露出來的自信。
本月下旬,作為和馬云、李書福一道應邀出席在倫敦舉行的第四屆中英工商峰會的杭州企業家之一,西湖電子集團董事長章國經還是非常珍惜這次機會的。
“作為一家傳統制造企業,多年來盡管我們付出了很多,但往往是突出了重圍又陷入了困境,始終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產業轉型升級。而2年前的大膽一搏,跨入新能源汽車這一全新的領域才給西湖電子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實現華麗轉身。”
章國經這樣說是有底氣的:去年4月底,西湖電子集團與比亞迪汽車正式合作,開始全面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當年6月份開始,“藍天白云”新能源純電動大巴開始在杭州逐步投入公交運營,目前已累計投放近600輛;今年9月份,新一代“綠水青山”西湖新能源純電動大巴又在杭城7路等線路的公交線上率先投入運營。
一家生產了30多年電視機的傳統行業國企是如何脫胎換骨,完成跨界發展的?新經濟形態下,傳統制造業又該如何借“互聯網+”的勢?本次西湖電子集團的強勢轉型,或對打造杭州制造升級版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新能源汽車成時代潮流 杭州制造要擁抱新機遇
最近,在西湖電子集團新聞發言人張平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張照片轉發率特別高。這張照片就是21日在倫敦Lancaster House進行“首秀”的比亞迪K10純電動雙層大巴。
而鮮為人知的是,今后,位于杭州仁和的西湖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作為目前國內主要的電動客車出口基地,將承擔起出口英國的K10電動雙層大巴以及其他出口純電動客車的制造重任。
另外,此次比亞迪還與英國最大客車生產商ADL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合作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倫敦51臺12米電動大巴的訂單,這一訂單,將由杭州余杭仁和基地負責生產。
“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西湖電子集團能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章國經說。
作為杭州的老牌國有企業、“西湖”電視機的制造商——西湖電子集團在傳統電子行業中曾摸爬滾打了數十年,其間有過輝煌也有過低谷,甚至一度曾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
但是,當它重新再回到人們的視線中時,它已經煥然新生,揚帆駛入新能源汽車的藍海里。
2012年起,西湖電子開始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成組(PACK)、電池管理(BMS)、車載汽車電子裝備等方面進行了多方位的研發應用,標志著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正式起步。
2013年,省發改委通過專家考核論證,批準成立西湖電子新能源汽車電子省級重點研究院。而這在章國經看來,才算真正開啟了西湖電子多方位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序幕。
“一直以來,業內有不少質疑我們轉型的聲音,說一個做電視機的企業怎么能跳到了新能源汽車這一全新的領域?”
事實上,西湖電子這一“跳”并不是突發奇想,更不是無厘頭的。隨著全球能源和環境問題的不斷突顯,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全球共識與國家戰略。在杭州,更是將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改善大氣環境,提升城市品質的重頭戲,并將此舉作為當前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舉措。
“西湖電子正是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歷史性的發展機遇,義無反顧地轉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 章國經說。
站在“風口”浪尖上 老牌國企創造了“杭州速度”
轉型升級,不是光“轉型”不“升級”。尤其是近年來,全國工業制造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增長率回落,在區域GDP創造中的貢獻率也隨之下降。在此背景下,如何打造杭州制造升級版,實現高品質、高水平的本土制造,是每一個不甘于平庸的制造企業亟需解決的課題。
西湖電子通過這幾年來的行業探索,發現要在新能源產業上有更大的作為,必須借船出海,借梯上墻,與國內一流企業進行合作。
“在這一過程中,公司進行了大量的產業調研,最終瞄準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章國經說,比亞迪是國內唯一同時掌握整車和電池、電機、電控等三大核心技術的新能源電動汽車企業,具有十分突出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尤其是比亞迪純電動公交大巴幾乎占據了90%以上的國內外市場。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為了對比亞迪電動汽車有個更深入的了解,章國經的2014年春節甚至是在深圳過的。
“記得我們剛下飛機,為坐上比亞迪純電動出租車,在深圳機場整整等了半個多小時。”
章國經一行在深圳待了8天。這8天,他坐了10次純電動出租車。每次,他都要和的哥聊聊所坐車型的性能,并仔細進行感受。
而這些努力,都為西湖電子和比亞迪合作奠定了基礎。
2014年4月29日,杭州市政府與比亞迪正式簽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西湖電子作為控股方與比亞迪合資成立了杭州西湖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并共同組建新能源專用車中央研究院。
談起這次改革,章國經的眼神里明顯閃爍著興奮。他說,以前做電視機的時候,公司員工精神狀態比較消沉,“就是精神氣不足的感覺”。而現在,雖然大家經常要加班加點,但公司上下卻時時洋溢著一種朝氣蓬勃的氣氛。
“因為,這次的轉型讓員工看到了趨勢,一種站在風口浪尖上的趨勢。”
實踐證明,企業的活力同樣也是不可忽視的生產力。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里,西湖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取得了快速進展,一度創造了“杭州速度”和杭州模式通過國內首創的租賃委托運營模式,去年6月,第一輛“藍天白云”款西湖純電動公交車在K290公交線路載客運營,目前杭州純電動公交車已達600輛左右,在30多條線路上運營。
從低端制造邁向中高端 和行業巨頭合作會逼著成長
這一路走來,章國經的體會是,轉型升級、“二次創業”是非常痛苦的,尤其是從低端制造邁向中高端,不亞于要跨越的是“死亡之谷”。但是,和比亞迪這樣的行業巨頭合作,他們會逼著你成長:
合作期間,西湖電子一方面注重消化吸收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制造方面的先進技術,不斷提高產品的“杭州化率”;另一方面不是簡單地將自己定位為汽車制造商,而是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助推產業轉型和技術創新。
“前期已經投放的這些被寄予了‘西湖藍’寓意的600多輛‘藍天白云’純電動公交車是由西湖比亞迪提供,并不全是由杭州生產的。”張平介紹道,今年9月底,第二代“綠水青山”款西湖比亞迪純電動公交車正式在杭州投入公交運營,意味著真正杭州制造的純電動公交車來了。
據介紹,“綠水青山”版西湖比亞迪純電動公交車不僅由杭州生產,而且還采用了新一代先進技術的新型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它的能量密度比指標和原來相比提高了30%以上。
30%是個什么概念?“配備該電池的新E6出租車車輛工況續航里程會從原來的300公里一下提升到440公里,完全可以媲美有‘電動車標桿’之稱的特斯拉。”
章國經還透露,截至9月底,已投入運營的西湖比亞迪純電動公交車總行駛里程已超過1320萬公里,節約柴油超過528萬升,減少CO2排放12260噸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杭州節能減排生力軍。
“目前,我們還有約900輛車已完成生產,等待投入運營,12月底前可累計完成1500輛的投放任務。”
事實上,西湖比亞迪在杭州的產業布局,并不只有大巴車一項。
目前,余杭仁和二期新能源專用車生產基地正在抓緊建設,預計明年3月建成投產,年產能可達5000輛。
接下來,基地還將建立全國唯一的新能源專用車中央研究院,研發“西湖”品牌的純電動掃地車、純電動壓縮式垃圾車、純電動灑水車、純電動物流車等。
借鑒德國“工業4.0” 新能源汽車與傳統信息電子產業融合
近日,在杭州最新交出的前三季度經濟“答卷”中, GDP增長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速位居副省級以上城市前列。
與此同時,信息經濟和智慧應用所蘊含的變革張力也在加速向傳統制造業滲透,引導杭州工業和信息經濟邁向“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的更高層次發展軌道。
如何像德國人“工業4.0”所做的那樣,靠服務業和信息化來提升傳統的工業制造?從傳統汽車“升級”而來的新能源汽車,因為一頭連著高端裝備制造業,一頭連著信息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作為老牌的信息電子企業,西湖電子集團具有先天優勢。其自主研發的汽車電子產品、智能充電樁、車聯網、智慧交通等都取得了不少成績。
在西湖電子辦公大樓里,有一間辦公室很大,并由專業技術團隊24小時值守。這就是公司已建成啟用的新能源汽車與充電設施數據采集中心。在這里,初期可以實現運營車輛與充電設施的實時安全預警及監控、人流統計以及智慧調度等智慧化管理功能,并為客戶提供車輛運營定位與監控、車載動力電池性能監控、上下客流統計、充電導航、安全救援服務、信息發布等全方位的雙向交互信息服務。
“簡單來說,通過該系統平臺就可以實現‘人車對話’。” 章國經說,例如,通過大數據采集與分析,可以知道杭城所有投放的西湖比亞迪純電動公交車在各個時間段的客流情況、每輛車的實時運營軌跡以及動力電池運行狀態,并進行實時顯示和提示。
在杭州全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中,提出不僅要擴大我市新能源汽車領先地位,并形成與智慧應用的有機結合。而西湖電子集團在車聯網的探索中已經初步嘗到了這方面的甜頭。
“我們自主研發的車聯網系統,可以實現車輛狀態控制、移動支付、車聯網、360度全景安全監控、遠程信息發布和控制等五大功能,從而達到車與車、車與路、車與網、車與人的互聯互通,為城市公交與出租車提供一整套智能化的車聯網解決方案。”
目前,這顆智能的“西湖芯”系統已在杭城所有投放的純電動公交和出租車中得到批量應用,還成功輸出到多家汽車廠商。
4 月 7 日消息,比亞迪聯合當地合作伙伴 GS 公司近期召...
11 月 4 日消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將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
11月2日,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表示,該公司將按計劃...
天眼查App顯示,10月31日,美團打車運營主體上海路團科技...
11月1日,北京新誠軟科技有限公司與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