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天“攻占”一城,目前為超過1000萬的用戶,提供近1億次出行服務。每天無數小黃車駛向城市的街頭,ofo的城市運動已然成為年輕人潮流、時尚的代名詞。然而,隱藏在成績背后的是不斷產生的問題與爭執,ofo 聯合創始人張巳丁在1月15日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分享了創業路上“堅持”與“信任”的力量。

ofo 聯合創始人張巳丁
“目前ofo平臺上連接著80萬輛共享單車,我們在2017年開啟了一個‘城市戰略’,ofo現在以‘一天開一城’的速度,快速覆蓋全國 33 座一線和省會城市,春節后我們就會把覆蓋的城市提高到100座。在海外,小黃車已經進入硅谷、倫敦和新加坡。我們在為超過1000萬的用戶,提供近1億次的出行服務。每天近200W訂單在ofo平臺上產生,從那各項指標來看,ofo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第一名。”
張巳丁宣布著ofo目前為止取得的成績,但背后的“代價”或者說團隊的付出同樣不可忽視。張巳丁表示,ofo成立于2015年,最開始他的室友說,“2 個月后你肯定得放棄,散伙的時候記得請我們吃飯”,他的父母每周打電話都在問公司什么時候倒閉,催促畢業的他快點找一份工作。
ofo 聯合創始人張巳丁:2017年共享單車將覆蓋100座城市
不被人看好,也不被人理解,所有人都覺得“共享單車”是一個不切實際的事。公司運營之后,面臨的問題從一開始的無人共享單車到后來從高校進入城市,張巳丁及團隊挑戰不止。張巳丁分享了促使他堅持的一件事,那就是第一個主動找他分享單車的用戶。“2015年的6月6號那天,我記得很清楚,在北京大學理科教學樓前,竟然有人推著自行車找到我們,說要共享自己的單車。他叫胡彪言,是我們第一個用戶,也是第一個共享車主,后來我們以最快的速度給他的車上了車牌,車牌號是8808。” 正是這件事讓張巳丁認識到共享單車的意義,決定把這件事堅持下去。
第二次轉折性事件發生在2015年9月。繼共享單車模式進入200多所高校后,是否進入城市成為團隊的焦點。面對成本、管理、使用效率、覆蓋區域面積等問題的不斷爭執上,ofo的CEO戴威說:“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咱們進城!”盡管團隊對未來無比忐忑,還是在10月宣布進入城市。后來的成績證明ofo的決策是正確的,他們抓住了進入城市發展的最佳窗口。
ofo 聯合創始人張巳丁:2017年共享單車將覆蓋100座城市
進入城市之后,ofo面臨的問題遠比想象的多。“我們的服務器曾遭到不間斷的黑客攻擊;在網上總能見到一大波公關黑稿,從各種角度各種層次不看好、唱衰我們;就連開個發布會也不消停,總被其他自行車圍攻……”盡管如此,張巳丁及團隊已然不懼:“如果連我們年輕人都不敢想不敢做,那還有誰能來實現‘隨時隨地有車騎’的夢想呢?”
ofo的夢想不斷延續著,它推動我們的生活和身邊每一個人的改變。張巳丁稱,目前第一條全程高架的自行車專用道已經在廈門建成,更多城市都在醞釀建設自行車環城高速公路;在重慶,ofo和沙坪壩區政府達成戰略合作,一起探討如何提高城市活力,提升城區的形象;在廣州和深圳,ofo和地鐵、公交緊密結合在一起,為城市居民提供完整的城市公共交通解決方案。
“共享單車更重要的一點,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共享經濟的基礎就是信任。我們第一個用戶正因為相信我們,才會把自己的車共享。”張巳丁表示,信任是共享單車成功的基礎,這是促使生活變得美好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