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足球混合投注500网最新消息/足球胜负彩500足彩网天气预报/西班牙黄金一代/湖人几个总冠军

歡迎光臨車網世界!

微信 | 微博 車網中國公眾號二維碼

當前位置:首頁 > 車聯網 > 新技術 > 返回

《時間的朋友2017》電動汽車版:羅胖的五只黑天鵝會有幾只在電動汽車業起飛?

發布日期:2017-01-04 22:09  來源:資訊報道  作者:亓習雨   瀏覽次數:404

公元2017年度的跨年之際,中國人的跨年生活搞出了一點“新意思”。媒體人出身的羅振宇以創業題材的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引爆了收視熱潮。一個“微胖界”的網紅用一張嘴PK幾大衛視的天后,小鮮肉與國際巨星組成的“拼盤演唱會”。還取得了滿體面的收視成績單。不可否認在互聯網+創業已經引起巨大爭議漩渦的時代,羅胖用巨大的能量再次攪動了熱議的漩渦。我想爭議度,話題度絲毫不遜互聯網行業的電動汽車界,不出來一個人說兩句似乎顯得不解風情。既然這樣,拋磚引玉構建一個《時間的朋友——電動車版》。權當對過去的2016年進行一些補充思考與總結。

思考之一:時間戰場

這必然會起飛的一直黑天鵝。羅胖口中“我們的消費者正在變得越來越不耐煩”。可是從2013年起在中國掀起的電動車行業卻在挑戰人類已經習慣了近百年的“五分鐘加油”這一固化至深的習慣。無論什么“谷電充電的經濟性”的當下說法,還是“石墨烯拯救純電動”的未來說辭,都沒有很好解決“活在當下”的現實問題。在“浪費兩個小時看不好的電影都是一種風險”的當下,如何應對“越來越不耐煩”的車主?特斯拉在內的全球主機廠都在醞釀培育“800V,150KW快充”這頭充電怪獸。基礎設施建設,普及程度,以及未來快慢充技術必然出現重新劃界以及如何組合的問題。當然,無線充電迎頭趕上的進程也不容忽略。可以說充電技術的進步應該受到的關注度絲毫不亞于“大三電”的技術。因為這才是電動車在“時間戰場”上戰勝傳統汽車工業而必須打造的利器。

思考之二:服務升級

用服務補技術短板,換取技術進步的時間這一模式已經被華為應用的滾瓜爛熟。中國電動車業能否復制這一模式值得關注。起源于以色列,推行于杭州的“換電模式”雖然不成功,但至少是電車行業服務創新的一種有益嘗試。探索商用車,物流車,乘用車服務模式的細分、差異化會成為一個新的戰場。千萬不可小覷,這方面或許是“互聯網造車”企業唯一的勝算。諳熟客戶體驗的互聯網企業或許只有找到了服務升級的道路才真正有資格成為攪動行業的鯰魚。

思考之三:智能革命

盡管羅胖標榜文科生不懂技術,但還是對人工智能給出了很對“指點江山”的看法。本人同樣作為不懂算法,略通硬件的理工男則對此保持緘默不做點評。但直覺告訴我ADAS系統也好,升級到無人駕駛也罷,在這條汽車必須經歷的人工智能道路上,還有很多怵頭的難題。并非羅胖所謂的“算法不重要,可以用大數據喂養人工智能怪獸”這么簡單。這在以APP數據應用為核心的互聯網行業或許可行,然而在成本敏感度遠高于互聯網行業的汽車行業語境下,或許就不成立了。

思考之四:認知稅

像地產商“圈地”一樣去占領大眾的認知是互聯網行業的本性。但這恰恰是我認為電動車行業不要過多沾染的習氣。過去的2016年,我們赴約了不少 “重新定義電動車”的盛宴,卻沒有從饕餮中獲得任何營養。原材料升級、大小三電優化、充電技術提升、動力系統精進、控制算法進步、工藝技術提升……先扎實耕耘幾年這些基礎工作才是未來可以傲嬌地“重新定義電動車”的資本。

如果非說電動車行業在認知占領上需要有所作為的話,不妨先把精力放在“破除不良認知”上去。譬如破除公眾對電動車的一些不良認知倒是任重道遠。譬如“電動車充電慢”;“電動車容易著火”;“電動車容易觸電”;“電動車電磁輻射損害健康”這些未來電動車業真正的“認知黑天鵝”定會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一只只向我們撲面而來。如何用技術之手段,人文之情懷去構建“環保,安全,前衛,進步”的良性認知還是有不少功課可以做的。在發達國家確實有“為環保買單屬于成功人士”這樣的良好認知。不過這顯然需要國內的同行們對產品進行有效升級。至少今天在中國,開一輛特斯拉更多的占領了“拉風”這一認知。騰勢借助戴姆勒的基因也多少擦點“體面”的邊。而自主品牌中只有互聯網造車企業在用一場場的“發布會”在試圖撩撥一些不明就里的認知。

思考之五:共同體危機

羅胖聲嘶力竭的呼喚“創業者要建立一個共同體”,起碼不要互黑。不過在過去的2016年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也看到了不少倒下去或者受重擊的電動車企業。然而我們不需要東施效顰的打出“電車人不黑電車人”的旗號。對于“有牌無車的騙補”、“有戰略沒有車的圈錢”、“有概念沒有行動的虛假宣傳”,或許大家要更加勇敢的站出來斥責害群之馬,摘除肌體上的毒瘤。如果說電動車行業有“認知共同體”的話。筆者認為,這個共同體的認知似乎應該是“在改變人類生活的道路上創新無止境”。 

上一篇:低速高速命運大不同,新能源汽車政策為何“拉高打低”?

下一篇:沒有大城市的便利,這臺奇瑞eQ是如何在四線小城充電的?

熱門文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招賢納士 隱私政策 車網歷程

Copyright?2004-2030 車網世界版權所有 京ICP證040347號-1 技術支持: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