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8-24 21:22 作者:張宏利 瀏覽次數:6373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科技部副部長陰和俊在8月21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夏季論壇上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取得重大進展,技術創新取得顯著進步,產業化進程處于引領地位。在國內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共同的努力下,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取得重大進步,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在不斷縮小。
首先是增程技術取得重要進展。電動乘用車技術取得顯著進步,車輛的整體技術水部與國外公司的產品差距不斷縮小,部分產品性能指標已與國外先進產品不相上下。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技術取得明顯進展,部分產品性能指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國內企業、比亞迪、上汽、廣汽等紛紛發力插電式、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其中比亞迪“秦”整車動力性和燃料的經濟性指標表現突出,已成為具有世界市場銷售潛力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純電動客車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客車電動化主要集中在城市應用領域及公交的電動化,公交車是我國新能源汽車最活躍的創新領域,無論是技術發展還是應用規模,均處于世界的領先水平。
二是關鍵零部件技術取得較大突破。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單體的能量密度從2007年每公斤90瓦時,提高到接近每公斤140瓦時。三元材料動力電池單體的能量密度達到每公斤200瓦時,與國際水平基本同步。形成了電解液、正負極、隔膜等關鍵材料的產業化能力,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鋰離子動力電池技術體系,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已形成產業化的規模,并實現全球配套。開發出200千瓦時以下系列化的新能源汽車用電極產品,電極的供應密度達到每公斤3000瓦時,部分產品為國外跨國公司配套,初步掌握了燃料電池的關鍵材料、部件及電堆的關鍵技術,電堆功率密度達到每公升1000瓦時,耐久性達到3000~5000小時,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車用燃料電池技術平臺,燃料電池汽車在國內外開展了多次示范運行考核,緊跟世界第一梯隊。
三是公共技術平臺初步建成,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研究發布新能源汽車國家和行業標準87項,基本能滿足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的需求,正在制、修訂標準40余項,建立了新能源乘用車和商用車以及動力電池等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的測試平臺,初步建立起支撐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在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的牽引帶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產業規模迅速壯大,并帶動了上游關鍵零部件產業的發展,以及加快了下游充電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快速推進。2009年~2015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力推動和產學研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從不足1萬輛,迅速提升到30多萬輛,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國。2016年1~6月份,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均超過17萬輛,與2015年同期相比大幅提高,并持續呈快速的發展勢頭。
4 月 7 日消息,比亞迪聯合當地合作伙伴 GS 公司近期召...
11 月 4 日消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將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
11月2日,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表示,該公司將按計劃...
天眼查App顯示,10月31日,美團打車運營主體上海路團科技...
11月1日,北京新誠軟科技有限公司與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