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1-28 13:26 作者:張宏利 瀏覽次數:18314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近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2017年起,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逐步下調,2020年以后補貼政策將退出。
與傳統汽車銷售不景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能源汽車產銷的火爆局面。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已經達到33萬輛,同比增長34%。政府投入的補貼預估至少超過300億元。那么,沒有了補貼政策的新能源汽車將如何在汽車市場中生存?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逐漸退出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2016年起,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逐步下調,2020年以后補貼政策將退出。
高額補貼等利好政策,使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一片繁榮。據了解,我國從2010年開始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根據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普惠制,新能源汽車達到規定的技術標準后,除中央層面補貼外,地方財政也會按照與中央1:1的比例給予政策補貼,甚至省、市會進一步發放雙重補貼。單車最高可得補貼12萬元。一輛純電動大巴,補貼最高可以達到上百萬。
按照2020年要實現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500萬輛的目標計算,“十三五”期間新能源補貼額要支出3900億。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特聘專家王秉剛透露,某些地方政府已不堪重負。
“現在對于新能源車的補貼額度是太高了,不是太低了。王秉剛教授表示,由于政府補貼的額度太高,新能源車就很難分出能力和水平的差距。他建議,補貼政策應適當調整依成本而定。改裝類電動車因其成本較低補貼應低一些,全新設計開發的車型補貼高些。
2015年財政部已明確發布政策調整,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16年的基礎上下調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補貼政策退出。
樓繼偉解釋道,消費補貼政策初衷是培育初期市場,但長期執行消費補貼,企業容易患上政策依賴癥,緊盯政策去設定產品,形成新的產業過剩。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政策未來將逐步退出,工信部準備采取新能源汽車積分和傳統能源汽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掛鉤的方式,來鼓勵產業發展。
失去了“補貼”的新能源汽車將如何維持火爆?
2020年之后,所有的補貼政策可能會全部取消,王秉剛說:“如果車企還盯著補貼看,終有一天會出大問題的。”
王秉剛認為,靠地方的加倍補貼來賣好車不是長久之計,也不利于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沒有任何一個產業能夠靠補貼長期維持。
樓繼偉明確表示:“財政部一直在努力推進建立新能源汽車積分交易機制,反復論證和研究過多次,已經有成形的思路。下一步將配合有關部門加快建立該制度,確保財政補貼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汽車扶植力度不會斷檔。”
國家的大力扶持是助推器,完善的技術和成熟的產品才是新能源車保持銷量和市場規模的制勝法寶。
辛國斌表示,相比世界先進水平,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品質仍有較大差距,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還面臨整車共性技術開發能力還不強、充電設施建設與新能源汽車發展不相適應、后續維修保養體系尚不完善等問題。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電網發展綜合研究所所長助理李立理也認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除了要完善充電設施之外,提升產品性能也是擺在車企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雖然面臨著諸多問題以及政策有變,各新能源車企業都提高了2016年的銷量目標。其中,奇瑞去年新能源車銷量為1.5萬輛,今年的目標是5萬輛;北汽去年銷量是2萬輛,今年的目標是7萬輛。知豆去年的銷量是3萬輛,今年的目標是5萬輛,沖擊6萬輛。
王秉剛表示,新能源汽車要想維持銷量或者有所突破,就必須在研發技術上下功夫,只有技術不斷成熟產品進步,進而成本下降提高產業化程度,才是新能源汽車的生存之道。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是與非
截至2015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近50萬輛,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多位專家表示,我國迄今推出的多項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政策,在促進國內電動汽車市場發展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著新能源政策的推出,“騙補”、“尋租”等惡意行為也時有發生。 據經濟觀察報此前調查報道,目前電動改裝車、新能源大巴、微型電動乘用車等幾大領域都是騙補的重災區。騙補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從虛報里程到循環使用電池、低質的組裝整車等,貫穿了整個研發、生產、銷售環節,可謂是“蛀蟲密布”。國內某知名媒體報道稱,“2015年可能有高達10億元的補貼資金被企業以各種方式‘套取’”。
王秉剛在接受采訪時說:“目前騙補調查正在進行,我認為‘騙補’現象應當嚴肅處理。”此次工信部已聯合四部委對此展開了調查。王秉剛認為對于這些存在“騙補”違法行為的企業,應當取消其生產資質。
4 月 7 日消息,比亞迪聯合當地合作伙伴 GS 公司近期召...
11 月 4 日消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將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
11月2日,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表示,該公司將按計劃...
天眼查App顯示,10月31日,美團打車運營主體上海路團科技...
11月1日,北京新誠軟科技有限公司與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