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12-29 21:33 作者:張宏利 瀏覽次數:5447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近日,廣汽集團宣布對Uber中國宣布戰略投資,其中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汽車銷售,二手車和汽車金融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雖然筆者對于互聯網化的專車與傳統汽車合作并不看好,但不可否認的是,如今阿里、騰訊、Uber、百度甚至是樂視,都將自己的戰略重心瞄向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甚至不惜任何代價,在國外建設工廠,在國內大肆討好傳統汽車品牌,欲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興風作浪。
雖然結果并不樂觀,但目前顯然是萬紫千紅的一派景象。
1
一、騰訊、Uber等大佬們都在折騰啥?
1、騰訊+富士康要造“互聯網+智能電動車”
騰訊+富士康
今年3月騰訊聯合了富士康、和諧汽車,三方將在河南省鄭州市積極展開“互聯網+ 智能電動車” 領域的創新合作。富士康稱,三方將組成聯合專業工作團隊:騰訊將負責提供互聯網開放平臺,富士康聚焦在高科技移動終端與智能電動車整合的設計與生產制造技術上,打造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安全可靠的“互聯網+智能電動車”。
預測這三家的造出的電動車價格會比價親民,偏向于家用型。
2、阿里+民族品牌的“互聯網汽車基金”
阿里+民族品牌
今年3月份,阿里巴巴宣布設立10 億元的“互聯網汽車基金”,通過眾包的方式挖掘人才和用戶需求,準備搶先造出國內第一款互聯網汽車。此外,阿里除了和上汽合作外,另外還和力帆集團合作,力帆定向增發52億元,打造電池-電機-電控-整車-充電設備一體化產業鏈布局。對于阿里來說,當智能電動車已經成為行業聚焦的一個市場,電商起家,資本雄厚并具備話題的阿里顯然希望率先搶占有利地位。
3、Uber+Telsa 的無人駕駛電動車計劃
Uber+特斯拉
當Uber在全球遭遇此起彼伏的抗議之際,CEO卡拉尼克卻稱當特斯拉的無人駕駛電動車上市時,購買50萬輛。其實早在今年6月Uber在中國就曾聯合國特斯拉在上海推出試駕服務。但Uber和特斯拉這對在國外風光無限的科技巨頭,在國內卻是難兄難弟,各有各的苦水。兩者以后在中國更進一步的抱團取暖不是沒有可能。
4、百度謀劃兩年的無人車
百度無人車路測
百度作為Uber中國的戰略投資伙伴,自然uber用上百度的車也是情理之中。近日百度無人車的路試成功無疑代表著百度向智能車領域邁進了一大步。隨著新能源汽車都開始普及了,無人駕駛日趨成熟。向uber這種營銷層面非常厲害的公司,自然不會放棄這樣的噱頭,以后說不定就聯合百度弄一個一鍵呼叫無人駕駛車的服務呢。
5、樂視+阿斯頓馬丁的超級跑車
樂視+阿斯頓·馬丁
而樂視汽車的野心非常大,號稱要做互聯網第一家造車企業,屬于賈躍亭的核心未來戰略層面。樂視除了聯合北汽造車外,還聯合了頂級跑車阿斯頓馬丁進行造車計劃。另外近日電動汽車頂級專家傅振興加盟樂視汽車擔任副總,相信以后會給我帶來很大的驚喜。
6、多國部隊的蔚來汽車
蔚來汽車
未來汽車的投資陣容豪華,紅杉,高瓴,京東,還有易車的李斌和汽車之家的李想這兩個死對頭。而騰訊也直接參與了蔚來汽車的投資,并且占股可觀。蔚然汽車的第一款產品將是高性能電動跑車SuperCar,在電動車領域對標特斯拉,性能對標LaFerrari和邁凱倫P1。但是真正要量產的據透露是SUV車型,價格在20萬左右。如果可以做到品質和體系如一線品牌的水平,車事兒兄認為非常值得期待。
二、為何都愛上了新能源汽車?
如果仔細分析,目前參與新能源汽車的基本上分為兩大流派——互聯網第一陣營巨頭,以及專車的國內佼佼者。這兩大陣營又呈現出不同的野心。
1、巨頭們的汽車夢:湊熱鬧意味更大
(1)布局新市場謀求更大布局
對于互聯網巨頭來說,一旦發現新興市場嶄露頭角,必將把觸角申入其中。騰訊此前已經在汽車領域有所布局,通過入股四維圖新、推出騰訊路寶盒子、戰略投資易車網等方式,儲備了進入互聯網汽車市場的戰略資源。阿里的10億元“互聯網汽車基金”,則更屬于玩票的意味。但是不要忽略互聯網巨頭們的野心,一旦發現其發展火爆,將會不惜代價加入爭奪者的行列,專車領域的大戰想必各位還歷歷在目。
(2)無人駕駛技術發展催生巨頭謀變局
近些年,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讓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有了更多的想法和發展方向。
百度在11月份剛剛完成無人汽車的首次駕駛展示,以及谷歌多次嘗試無人駕駛技術,都將這個領域讓我們有了充滿期待的想象力。
但能否獲得大眾認可卻任重道遠。據相關調查顯示,有超過50%的被調查表示,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前景并不看好。盡管無人駕駛汽車在技術層面已經獲得一定的突破,但是安全問題仍然是無人駕駛難以跨過的一道鴻溝。就拿目前發展較為成熟的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來說,自路測以來其安全性就一直備受爭議。到目前為止,谷歌無人駕駛試驗車總行駛里程已經超過100萬英里(約160萬公里),共發生過14起車禍,最為嚴重一次還出現了人員受傷。
2、專車們垂涎新能源車的專業邏輯
如果說互聯網巨頭們參與新能源車的發展,還屬于湊熱鬧的階段的化,專車對新能源汽車的情有獨鐘顯然更加符合其發展邏輯。今年5月份,后來樂視入股的易到用車推出了”E-car計劃“,首期和北汽推出上百輛新能源車,其CEO周航稱未來3年內新能源汽車將占據易到用車平臺總數的50%左右。而后6月滴滴出行開始布局,和北汽,上汽和各租賃公司推出“萬輛電動專車”計劃。而Uber中國在這方面卻啟動較晚,在營銷層面于今年12啟動全國首個“電動車日”。
專車布局新能源車
那為何各家專車會不約而同的愛上新能源汽車呢?
(1)響應政府號召,抵抗霧霾
今年3月召開的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再一次明確指出,要“推廣新能源汽車,治理機動車尾氣,提高油品標準和質量”,并表示“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治理霧霾而努力”。從政府的層面已經鼓勵大家使用新能源汽車,而出行軟件每天有百萬級別的出行訂單,如果積極的響應,必定會給政府和民眾留下一個很好的印象分。
(2)降低運營成本,豐富車源
新能源汽車享受政府的補貼,其能耗成本為傳統燃油車的25%,根據滴滴的計算,其營運成本為燃油車的1/7。對于司機跑一單無疑可以賺更多錢。對于民眾相應的采用電動車從起步價和每公里費用都會有相應的降低。另外新能源車的上車牌照不受限制,在北京指定的10款電動汽車免搖號,100%中簽。所以在專車層面,遇到大霧霾,實行單雙號現行時,平臺上燃油車輛大幅減少,此時新能源汽車可以解決燃煤之急。
(3)擺脫黑車的帽子,合作共贏
雖然滴滴出行等在上海拿到了首張專車拍照,但是整個專車平臺的規劃化進程還是稍顯緩慢,各地開始對專車的政策明顯收緊了管控策略,這讓Uber們叫苦不跌,擺脫黑車的原罪看來刀俎且長。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能源汽車這邊卻柳暗花明,提供了另一條思路,專車直接和租賃公司或者廠商合作,加上幾方一同和政府談判,可以進一步加速用車的規范化,擺脫黑車帽子。
(4)企業營收模式多元化,擴充產業鏈
新能源汽車什么都好,但有一個是大問題充電樁,充電樁是提供續航的重要工具,但是目前建設的數量仍然不夠。當然光靠這相關的企業建設仍然不夠,當專車平臺在新能源汽車普及化后能夠及時的提供出行的大數據及各類的資源合作,所以類似易到用車已經和普天新能源等合作共建充電樁。
另外傳統的賣車廠商,都是通過需要客戶到店進行銷售,但除了直接去4S店等試駕還有一個絕佳的渠道就是專車平臺。當你每天坐上一輛新能源車會自然的對座駕感受做出直接評價,這是最好的銷售語言。所以專車平臺聯合新能源汽車廠商進行銷售屬于情理之中,至于往后的產業鏈條,汽車金融,二手車等以后的合作也不是不可能。
三、新能源車發展任重道遠
新能源汽車優勢很多,但是問題依然存在,主要是這兩點:
1、充電樁等基建數量仍然少
對于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就是充電樁和電池交換站,就好比加油站相對于燃油車一樣。現在國內的充電基建設備一般都由企業自建,但是大家的標準又不統一,就像特斯拉只能去特斯拉建的充電樁,北汽建的就不能充。各自為政,導致的后果就是充電樁分布零零散散,大多數新能源車一次續航200km左右,但大家仍然不敢出遠門。
2、民眾的意識還未建立
節能環保是一個概念,接受觀念還需要一段時間,除了政府的鼓勵,也需要慢慢的通過身邊不斷有人身先士卒來影響。就像當年節能燈取代白熾燈一樣。而現在大家的意識仍然沒有較大的改善,對新能源車的安全和操控能力并沒有取得深入了解,取得信任感,還是認為老牌的燒油車比較實在這方面,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引導和鼓勵。
不論是阿里巴巴、騰訊的新能源汽車布局野心,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嘗試,還是Uber、樂視等的專車演變計劃,都是將新能源汽車領域與自身技術緊密結合的一個思維的嘗試。未來很遠,搶占有利跑道尤為關鍵。
4 月 7 日消息,比亞迪聯合當地合作伙伴 GS 公司近期召...
11 月 4 日消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將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
11月2日,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表示,該公司將按計劃...
天眼查App顯示,10月31日,美團打車運營主體上海路團科技...
11月1日,北京新誠軟科技有限公司與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