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純電動汽車快速發展,成為車市增幅最快的品類,電池續航從200km到300km,又到現在的400km甚至500km,“續航焦慮”有所緩解,但更嚴重的“充電焦慮”卻在上升。
這是一個典型的基礎建設跟不上社會發展,政策規定跟不上時代進步的案例!
“充電樁不好建、不好找、不好用”粉絲王先生曾多次向我們抱怨。“我買了一臺電動汽車,也買了車位,但小區物業卻禁止安裝充電樁,每次充電都要往返十幾公里找充電站,還常常遇到無車位、充電樁故障等麻煩。”
充電難固然讓人煩惱,但更讓人憤怒的是充電安全問題。
一份“廣東質檢院”的報告讓人瞠目結舌。“我院從市場采購的9家企業生產的10批次電動汽車充電樁產品,其中有7批次不符合要求,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這份檢查結果不一定能代表全國的產品,但外界一致表示憂慮,因為國家層面對充電樁缺乏強制性標準,沒有納入3C認證目錄,所以市場上的充電樁企業魚龍混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劣質成為普遍現象。
不符合要求的充電樁都有哪些安全隱患?
其一、充電樁輸出電壓過高,通常都大于家用220V,有些甚至可達750V,一旦操作失誤就有致人觸電身亡的危險。
其二、充電樁接地不完善,例如刷卡和按鈕旁邊的金屬部件未能接地;充電樁電子鎖未能鎖緊,導致未插入汽車充電口就開始供電,易發生危險。
其三、充電樁的防潮、防水、防銹、密封性能不好,有致人觸電風險。
事實上,已經出現過充電樁致人傷亡的案例,2018年8月28日,西安市某小區一名老人就因為充電樁漏電意外身亡。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后,補貼的重點放在了充電設備建設,這就不可避免誕生一些投機者,通過低劣的產品來“騙補”,中國似乎從來不缺這種“聰明”的企業。
希望將充電樁納入3C強制認證,建立統一的技術要求和質量規范,別讓充電樁成了“奪命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