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8-11 23:10 作者:張宏利 瀏覽次數:1373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作為新興領域,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任何事態發展都備受關注。在前期市場仍未培育成熟的情況下,二手新能源車的流通問題近期成為公眾關注的新焦點。
近期,有新能源車企表示,將在年內推出二手車回購計劃。但業內人士認為,企業進行大規模回購并不符合經濟規律,目前建立新能源二手車的評估標準更符合實際。
羅蘭貝格咨詢公司分析師張君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汽車的平均置換年限是4~5年,傳統燃油車3年車齡的汽車殘值為60%左右,現在對于新能源車殘值的計算還沒有統一標準。
受各種因素影響,目前二手新能源車的流通渠道還是一片空白,因此少部分最先購買新能源車的車主走到置換這一步時,才發現買車、用車之后,新能源汽車在后市場領域的“閉環”尚未打通。
現在討論流通為時過早?
近日,一位想置換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在詢問一家新能源汽車4S店的銷售人員時,對方告知目前廠家還沒有置換政策,該店的二手車專員也不收車,只能夠自己通過其他渠道賣掉后再進行補貼。
目前,二手新能源車市場還未成型。多家企業相關負責人以及行業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討論新能源二手車流通還“為時過早”。
近兩年,國內新能源車市場雖然火爆,但其50萬輛的保有量相對于1.86億汽車保有總量來說,占比很小。況且新能源車的銷售主要集中在2014年之后,絕大部分還沒有走到置換階段。對于這樣的新興市場,各方經驗和標準都嚴重不足,自然萬事開頭難。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沈榮表示,目前二手車經銷商主要是對傳統燃油車比較熟悉,而對于新能源車的電池、電控等技術,二手車商幾乎不懂,自然不敢入手。
例如,二手新能源車的估值涉及電池這一重要部件,而對于電池的衰減情況與整車價值的關系,目前還沒有相應的鑒定和評估標準。
除了技術上的障礙,市場需求也會對二手新能源車的流通產生影響。得益于政府補貼支持,購買新能源新車的價格也不高,而購買二手車還要面臨電池質量等不確定因素,因此市場需求很小,用沈榮的話說,“沒有需求的市場是不存在的。”
據一家網絡二手車交易平臺相關負責人透露,該平臺幾乎沒有接觸過新能源車,一方面由于車齡不長,賣方的心理預期會比較高;另一方面買方的價格預期會比較低,交易很難達成。
廠家不提供置換,二手車市場又很難流通,新能源的舊車處理就遇到了阻礙。基于這一情況,近期有新能源車企向媒體公開表示,將在年內出臺新能源二手車的回購計劃。
大規模“回購”不現實
對于近期盛傳的特斯拉回購政策,該公司相關人士回應稱,這一政策只是針對使用金融方案的客戶,以3年不低于裸車售價45%的價格回購,其他情況不包含在內。
據業內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目前已有一家新能源企業正在深圳推行新能源車回購試點,1年至3年車齡的回購折扣分別為8.5折、7.5折和6.5折,試點階段每個試點經銷商只有3個回購名額。至于這批車輛回購之后去向如何,上述知情人士并未透露。
張君毅認為,在新能源車推廣前期,由于規模較小,廠家進行回購還能承受,一方面也堅定消費者購買的信心,但是隨著保有量不斷增加,大規模進行回購“在經濟上是算不過來的”,而且廠家即便回購這批車,后續也需要進行處理。
因此,相比寄希望于企業進行回購,更現實的發展路徑應該是把整個流程打通,企業盡快出臺置換政策以及評估標準,讓新能源汽車能夠正常流通。張君毅表示,“舊車拆解以及電池二次利用的整個生態圈還沒有建立起來,隨著保有量增加,廠家的負擔會越來越大。如果不把這個生態圈完善,后面的車子會越來越難賣。”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近期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藍皮書: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6)》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49.7萬輛,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張君毅認為,基于這一龐大的保有量,中國更有可能先于其他國家探索出一些新能源領域的經驗,供其他國家借鑒。
4 月 7 日消息,比亞迪聯合當地合作伙伴 GS 公司近期召...
11 月 4 日消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將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
11月2日,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表示,該公司將按計劃...
天眼查App顯示,10月31日,美團打車運營主體上海路團科技...
11月1日,北京新誠軟科技有限公司與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