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吉利收購了沃爾沃,你也可能知道,吉利花了110億美元收購的沃爾沃。110億美元放到哪都不是一筆小數目,按理說,吞下了沃爾沃,沃爾沃所有技術,就都是吉利的了。
事實上很多媒體也都是這么認為的,他們普遍認為,現在的吉利就是換標沃爾沃。但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沃爾沃的發動機,吉利是拿不到的。為啥花了這么大價錢收購的沃爾沃,居然還不能用“自家”的發動機了?
不是買回來就能為所欲為了
其實在我們的觀點中,我把一個東西買回來了,自然就擁有對這個東西的完全利用權了,我愛怎么用怎么用,這是常識。按理來說,買下沃爾沃的吉利也理應可以“為所欲為”。但事情,有時候并不那么簡單。
沃爾沃這家公司不是第一次被收購了,之前還先后被福特和馬自達收過,吉利其實只是它的第三任主人。關鍵就在這了。在沃爾沃脫離了前兩家,后來經營不善的時候,吉利出手要收購,就在各方面流程一路綠燈的時候,當時的沃爾沃高管,火速和福特馬自達,簽訂了一個協議。
這個協議大致意思是,沃爾沃現在的所有發動機和車身技術,都是沃爾沃、福特和馬自達三家共享的。更關鍵的是,這個協議是排他性的。也就是說,哪怕吉利吞掉了沃爾沃,由于有這個協議在,吉利壓根沒法得到沃爾沃現成的發動機和車身技術。
但吉利后來的飛躍又是怎么回事?
沃爾沃的意思很明確,用排他性協議把中國人擋在技術大門外。但要知道,中國人是地球上最聰明的之一。沃爾沃是有了排他性協議,但并不意味著,沃爾沃的核心工程師不能自由流動。
因此靠著沃爾沃方面提供的技術支持,吉利一樣在造車技術上完成了飛躍。1.5T三缸,CMA車身,這兩個大殺器的技術含量都遠遠高于那份協議里被限制住的老技術。吉利通過一個簡單的方法,還是實現了自身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