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看汽車評測,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XX車型的發動機調校非常出色,油耗低動力足,尤其是低扭balabala……而有些車型明明都是同一款發動機,型號、排量都一樣,為什么能調教出不一樣的高低功率版本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發動機調校到底指的什么?同樣的發動機,為何會有不同的動力版本?
發動機的調校,指調節發動機的特性,包括動力性、經濟性、排放等。而發動機的動力性、經濟性和排放品質主要由缸內燃燒過程決定,簡單來說就是由油氣混合的比例(空燃比)和點火正時(共軌柴油機的話是噴油正時、軌壓等)等來決定。
所以發動機的調校就不僅僅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簡簡單單地掛個增壓或者調高一點增壓值就行了。生產廠商對發動機的初始調校,要通過發動機臺架的匹配,使發動機具有良好的穩態性能,并且讓發動機能夠和車輛其他系統(各種電器負載,傳動系統,制動系統,三元催化轉化器等等)協調工作,保證發動機在各種環境和工作條件下,都具有良好的起動怠速性能,良好的駕駛舒適性和排放性能。
發動機的工作效率,如燃油經濟性、熱效率等問題的調校,要在發動機的設計研發階段就要進行,主要是進行發動機缸體結構的調整等方面。
但我們聽到更多的,是在介紹新款時會提到發動機相比上一代XX車型經過優化調校,更加出色。那么對于一款已經設計成型的發動機來說,調校又是調什么?
綜合來說就是控制進氣(合理的配氣相位,節氣門開度等)、噴油(最佳的空燃比)及點火(合適的點火提前角)三者的配合,來發掘出它的潛力并要與汽車本身所匹配協調,經過優化的發動機會有更平順的動力輸出和更低的油耗,但是并不能突破發動機設計限定的極限。
一旦有所改動,包括排放匹配、駕駛性匹配、OBD診斷功能、長短進氣管切換的匹配甚至定速巡航的匹配都要重新進行。
于是很多追求開發發動機性能極限的人,就會選擇刷ECU來增加動力。ECU是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的縮寫,“刷ECU”等于是更新ECU內的相關控制參數,改變發動機控制策略,讓發動機的軟件變得更加“激進”,從而迸發出更強勁的動力。
不過這樣做很可能會縮短發動機的壽命,因為除了發動機以外,ECU的程序調節還得和發動機硬件調整匹配,在原廠狀態下已經是最均衡的參數,僅僅通過調節ECU就如同只是吃了興奮劑后跑一趟馬拉松,身體并不能完全承受。不過一般酷愛改裝的人,會同時升級車內的各個部位,以達到最完美的匹配。
所以發動機的調校是一項綜合性很高的任務,必須要多方面實驗、匹配后才能達到最佳狀態。那么為什么有些車型,發動機的排量、代號都完全相同,卻有著不同的參數表現?
奔馳C級和寶馬3系都有類似的情況,高低功率兩款發動機,看上去沒有多大區別。但實際上兩款高低功率的發動機,內在是有區別的,包括活塞、傳動軸、輸出軸都有不同。而高功率版通常又會在電子、安全、多媒體配置上多出一些所以高功率版本車型通常售價也會更高。
也許有人會問,那按照上面的說法,出去刷ECU增加馬力扭矩不就好了?事實上這樣做確實能省錢,但是帶的來一系列問題比如汽車異響、保修期不保修,安全性穩定性受到影響,得不償失。
在出廠時,新款車型的發動機都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實驗來找到的最佳狀態,發動機的調校也并不是簡單的增加馬力,而是綜合技術成本、油耗、排放等因素,針對不同車型應用調校出的成果。發動機調校也是針對實際使用,對發動機的各項性能進行的綜合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