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航空發動機保稅維修基地(一期)在成都綜保區雙流園區奠基。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川內首家利用保稅政策優勢,發展非國內制造航空產品維修業務的企業。
保稅維修項目實施后,在雙流綜保區內維修境外飛機發動機,不但少花兩周時間,還會減少物流成本,大大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和時間成本。
該項目投資方中國國際航空股份公司黨委書記樊澄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說,計劃用一年時間建成一期項目,年維修能力達300臺,全面建成后年維修能力達600臺,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之一。
據成都雙流綜合保稅區項目招商部部長王林介紹,過去,國外航空公司發動機進場維修前,必須到香港履行報關手續,這樣一來,每臺發動機至少要多花兩周時間,而且還要增加25萬元的物流成本,所以和國際上的競爭對手比維修時間和物流成本,很多時候就導致業務量的流失。保稅維修項目實施后,在雙流綜保區內維修境外飛機發動機,屬于保稅狀態,對企業來說既緩解了資金壓力,又節約了時間,尤其是在當前進口維修發動機的業務正在日益增大,對于吸引國際客戶非常有優勢。
據了解,下一步,成都市將進一步鼓勵綜保區服務外向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推動成都建設開發性區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
9月21日下午,陳勇在檢測飛機發動機。
“順風耳”聽出飛機發動機裂紋
9月21日下午,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一隅,明亮的維修車間里,53歲的陳勇伸出右手,轉動一臺飛機發動機的葉片,葉片飛速運轉,發出呼呼的聲響,他站在一旁傾聽。幾分鐘后,他告別這個工序,進入下一道修理飛機發動機的流程……
這,是陳勇維修飛機發動機的一個片斷。
36年來,他修過美國、前蘇聯、英國等國家生產的飛機發動機,但還沒能修理國產飛機發動機。
同一天,就在他沉浸在自己的工作臺時,四川航空發動機保稅維修項目(一期)在成都綜保區雙流園區奠基。這里,將成為亞洲最大,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之一,將為CFM56和新一代LEAP的飛機發動機提供維修服務。眾所周知,國產大飛機C919使用的發動機正是新一代LEAP。
技校生熟識俄文專業詞匯
今年,是陳勇維修航空發動機的第36年,擔任試車臺機械組組長的他,去年還被評為原國航工程技術分公司第四屆機務“老黃牛”的稱號。
他的上司、公司生產部經理熊杰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給飛機發動機看病,猶如給一個人看病一樣,要做檢查,開處方,最后動手術。”熊杰說,陳勇負責的試車是維修飛機發動機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對前期病人檢查、治療結果質量的總把關。
陳勇的學歷并不高,是技校畢業生。最初接觸到的飛機發動機是前蘇聯制造的,再后來又學著修美國、英國生產的發動機。為了跟上時代步伐,經過多年訓練,陳勇熟識了修理飛機發動機需要的俄文和英文專業詞匯。
憑耳朵聽出發動機有裂紋
醫生給病人看病,注重望、聞、問、切。陳勇給飛機發動機看病,還多動用了一個器官——耳朵。
在外行人聽來,飛機發動機運轉時發出的是噪音,但對于陳勇來說,他可以根據聲音判斷發動機的轉速。
2013年,在一次進廠診斷試車過程中,別人都覺得發動機轉動無異常,他僅憑一絲很小的聲音異響判斷有問題。后來,工人拆開發動機,發現一顆一厘米長的鏍絲釘掉了。
還有一次,他通過聲音聽出來發動機風扇葉片減震平臺有裂紋。
“只有他聽出來了。”熊杰說,雖那次故障非常細微,但后果卻非常可怕。如果不排除這個故障,可能會打斷發動機葉片,甚至打壞整臺發動機,造成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