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邵華
9月16日下午,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透露,2.0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已通過專家評審,很快就要正式發行。
最新路線圖為中國汽車產業制定的目標是:到2035年,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約各占50%,汽車產業基本實現電動化轉型。
專家組不建議制定“禁燃”時間表,而是建議所有燃油車進行“混動化”,以降低中國汽車綜合能耗,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的國際承諾。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
王秉剛在2020全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上介紹了上述進展與觀點,該會議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聯合主辦。
專家組達成的共識是,混合動力是內燃機汽車最有效的節能技術,應積極推動傳統汽車實現混動化。而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一樣,全面采用電驅動技術,這比設置“禁燃”時間表更符合中國國情。
不建議制定“禁燃”時間表的考慮主要有三點:
一是中國地域廣闊,地理、氣候、道路、使用環境復雜,多元化的汽車技術路徑更加適合;二是中國是能源消耗大國,交通能源多元化更加安全;
三是中國電力以煤炭發電為主,煤不僅是能源,還是珍貴的材料資源,世界上還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可以使用。
不過,王秉剛也同時指出,中國仍然要堅持純電驅動的戰略取向不動搖。
他解釋,10年前中國確定的以純電驅動為主的發展戰略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世界汽車工業追求電動化有望在21世紀實現。
“電動汽車拉動的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與充換電基礎設施產業鏈初步建成,成為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與增強競爭力的新的重要基礎。”
在全面電驅動化下,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將高度融合。
路線圖整理了節能汽車的六項核心技術:混合動力整車集成、專用發動機、專用動力耦合機構、高性能電機、高水平功率型電池、電控系統開發優化——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基本相同,與電動汽車也有大量共同的核心技術。
而中國新能源汽車本身也將走出培育期,迎來快速發展期,王秉剛呼吁:產業鏈要做好部署,不要錯過機會。
全面電驅化后,電驅動系統將是未來汽車產業鏈中的重中之重。不過王秉剛指出,我國在電驅動系統技術上存在明顯的短板,機電耦合裝飾技術落后。
他表示,要吸取內燃機產業的教訓,加大電驅動系統的自主研發與產業發展,要重視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與主控芯片(MCU)及軟件架構的研發,形成自主可控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