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圈從不缺少話題,在國內近些年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當下,或許你見過國內林林總總的新能源汽車,但是有心的你或許已經留意到了這款有著“沒有續航里程焦慮“之稱的新車型——理想ONE。
理想ONE在今年中上旬已經開啟預售,全系僅有一款配置,售價32.8萬元,省去了傳統汽車選配環節。相比這些,最引人關注的還是其官方宣稱的沒有續航里程焦慮的電動汽車的說法。這主要因為理想汽車選擇了與絕大多數新造車勢力不同的技術路徑。
在現有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路徑中,存在著插電混動汽車(PHEV)、混動車(HEV)、純電動汽車(EV)、氫燃料電池汽車(FCV)和增車式汽車,五種技術路徑的共同特點就是離不開“電力”,也就是電池。
其實,從定義上來講,增程式汽車是一款能夠外接充電電源并由電動機驅動的車輛。其配置的發動機僅用于給發電機發電,系統驅動僅依靠電力系統,包括電機、控制電路、電池。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增程式汽車還是靠電能驅動的汽車。
或許這里你還聽的云里霧里,簡單點來說增程式汽車是一款搭載燃油機增程器的純電動汽車。車上所搭載的燃油機不參與動力系統的做功,僅僅用來發電。
那為什么理想ONE會選擇這么復雜的技術路線呢?答案也很簡單,受限于現有電池能量密度和快充技術,純電動驅動行駛的車輛難以做到高頻次長距離出行,增程式汽車則可以通過自帶增程器(燃油機)可以彌補這一短板。
理想ONE搭載是一臺來自于東安動力的1.2T三缸增程器,由于這臺增程器并不參與動力系統做功,我們也不需要知道它具備什么樣的動力參數。車輛驅動是依靠前后車輪處的輪邊電機實現的,電機的綜合功率為326Ps,峰值扭矩為530N·m,裝備的40.5kWh大容量電池組可以讓理想ONE百公里加速時間來到6.5秒,綜合續航里程超800公里的成績。
這里就需要劃重點了,首先理想ONE就是一輛電動汽車,擁有“增程”和“混動”兩種駕駛模式,在這兩種模式下車輛電動機和增程器的運轉工況是大不相同的,不過需要強調的是這兩種模式均是純依靠電力行駛驅動。
理想ONE的駕駛模式是在提供180公里的電池里程和620公里的燃油發電里程的基礎上(NEDC工況),通過不同的控制策略,來匹配不同的用戶使用場景。
首先增程模式將整體續航里程分成三段,第一段150公里的電池組驅動,當行駛完這部分的電能之后的620公里中,增程器將開始工作,一邊做功發電一邊驅動車輛行駛,最后的30公里再切換至純電模式;混動模式下,第一段純電續航里程為50公里,第二段增程器續航里程同為620公里,第三段則為130公里的純電模式行駛。
為何要采用如此復雜的駕駛工況,理想汽車給出的解釋是這樣能夠最高效地提升理想ONE的續航里程,同時也能夠讓電池、增程器保持長久的使用壽命。
在駕駛層面,理想ONE完完全全是一輛純電動汽車的表現,前后輪邊驅動電機分別來自聯合電子和博格華納,擁有著136Ps和240N·m和190Ps和290N·m的動力規格,整套動力系統響應迅速,官方表示破百時間在6.5秒左右。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理想ONE的“油門”線程比較聰明,似乎知道你右腳發出的每一段指令,在不同駕駛模式下提供不錯的加速需求,推動著這臺2.3噸的“龐然大物”向前沖刺。
在巡航一段時間后,電控系統便采用增程器發電驅動形式,這時刻意關注著增程器的點驅動,然而或許是理想汽車工程師們早就注意到三缸增程器容易抖動的物理特性,為其配置了4個懸置機構抵消抖動。事實也確是如此,整車對于增程器的NVH比較優秀。
這時打開理想ONE的運動駕駛模式,將車輛懸架和轉向調制運動,這臺中大型SUV獲得了一定運動加持,懸掛會變得較硬,路面小的顛簸也能夠感受到。轉向則靈敏了許多,輕微轉動方向盤車身也能夠“扭”起來。
當然,即使是在運動模式下,理想ONE駕駛依舊平穩,并不會有多少讓人暴力駕駛的欲望,畢竟這是一輛專為一二線城市“奶爸”“奶媽”所打造的出行神器。
除了動態開起來怎么樣,還是要聊一聊理想ONE靜態層面的表現。
進入李想ONE艙內,就被眼前的四塊超大屏幕所環繞,先逐一說明,最左側是一塊液晶儀表,中間則是車輛主控屏幕,用戶可以通過這塊屏幕調節車輛各項信息。最右側則是一款副駕駛娛樂顯示屏,更可以看做是一塊自帶的iPad,比較有趣的是這款屏幕與中控屏幕可以實現分開運行,在其內置的電影、音樂為副駕駛乘客提供娛樂支持,更可以通過滑動兩塊屏幕中間區域,實現切換播放電影的功能。中控下方則是現在比較流行的獨立空調控制按鍵,理想汽車HMI工程師為了增加易用性,為這款屏幕加上了觸控反饋,一定程度上還原了機械物理按鍵的質感。
在乘坐方面,理想ONE這次提供了6座車型,中大型SUV的尺寸自然而然不會有局促的問題發生。第二排獨立座椅配置了雙側手肘,第三排則加長了坐墊提升了長途乘坐舒適性,能夠看出理想ONE打造的就是一款以都市家庭為著力點的增程式汽車。
雖然我個人對于車輛搭載的智能科技并不感興趣,但是值得說的是理想ONE整體語音識別和各級菜單邏輯非常出色,完全是站在用戶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說最簡單的鏈接手機藍牙,用戶只需要打開“鏈接”菜單即可;“理想同學”則加強了系統學習,讓模糊指令識別成為可能。
外觀自然是大家最關注的,理想ONE采用了當下比較流行的設計元素,“大”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然而能夠看出整體車身設計借鑒了部分豪華品牌的設計元素,市場一直接受的就是完美的,對于一家新造車企業來說,這種借鑒能夠省掉外觀設計成本,轉而投向與其他方面的研發工作。至于理想ONE好不好看,這樣的外觀能否成為購買選項,還需要用戶自己決定。
其實,在真正開上理想ONE之后驚喜還是很多的,細膩的增程式汽車駕駛感受、貼近用戶使用習慣的HMI系統以及豐富的使用場景,讓這款售價僅在35萬元檔的新勢力電動汽車有著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個人對于現階段電力驅動行駛汽車的偏見?;蛟S增程式汽車才是與油電混動(HEV)一同向氫燃料電池車過渡的技術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