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提起小黃車,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好像是過去式一樣。不僅是由于小黃車的生命力越來越卻弱,大有被消費者要遺忘的感覺;還在于,小黃車的經營越來越難以為繼。一些數據表明,小黃車的負債已達到上百億,而且,被供應商訴訟的次數越來越多,這就更使小黃車有雪上加霜的感覺。
雖然說,拿新勢力造車與小黃車相比較,未免有些牽強,但由于小黃車的興衰過程與新勢力造車的過程有諸多的相似之處,這就使得新勢力造車不能不需要從小黃車的教訓中引以為戒!甚至,有必要在一些相同的模式中跳出小黃車所走的老路,這才是新勢力造車的當務之急!畢竟,小黃車走到現在,離消費者似乎越來越遠,這就使得小黃車的生命力日漸衰弱。再加之,小黃車的制造與維護,都需要合理的資本來不斷的維系,這就使小黃車自身再難產生出高利潤的情況下,不僅會受到投資者的摒棄、而且也會受到制造企業的夾擊,這才是造成小黃車難以為繼的關鍵問題。
作為新勢力造車,雖然也是新生事物值得人們關注。但由于自身的資本與基礎過于單薄,必須要靠外來的資本輸入來維持相應的制造與運營,這就使得新勢力造車企業在社會的融資方面越來越難,再加上一些車企在市場表現上的硬傷明顯,更使消費者對新勢力造車的信心不斷減弱!甚至可以說,如果新勢力造車不能在創新經營與制造上形成令人信服的突破、不能在對待消費者上,擁有更多的誠意與可信度,到時候也很容易受到自身供應商與消費者的雙重壓力,這才是最需要新勢力造車企業重視的大問題。
在車企掌握新技術方面,許多新勢力車企都愿意以特斯拉來為伍,但需要指出的是,盡管特斯拉作為新勢力造車的標桿,也存在著諸多的基礎性問題,甚至也經常性的爆出讓人啼笑皆非的破綻,但就是由于特斯拉所具有著先入為主的優勢以及自身超乎想象的創造力,這就使得特斯拉具有著超強的影響力與吸引力,由此不難看出,特斯拉所出現的巨大虧損、往往能夠在資本市場與創新科技方面得到更大的補償!而國內的許多新勢力造車,是否擁有這樣的底氣,就很難說了!令人不解的是,許多特斯拉的創新能力沒有學到,反而特斯拉的基礎技術不過關、產品自燃現象嚴重等問題,反而學的像模像樣!這樣一來,如果我們新勢力車企,在短期內找不到相應的比較優勢以及吸引消費者的有效辦法,只能會使自身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差。
同樣,在尋求社會支持方面,小黃車就已經呈現出諸多的問題。同樣,在新勢力造車快速進入市場的情況下,也曾出現了交付難以及對待消費者不利的問題,這就使消費者對新勢力造車的信心越來越顯得不足。要知道,當消費者對新勢力造車信心缺乏的時候,特別是在買方市場的情況下,自然就會對新勢力企業的營銷產生長遠的不利影響!有的時候,一旦車賣不好,就會使自身的資金鏈與供應鏈遇到連鎖問題,試想,這樣的情形一旦讓供應商運轉不力,自然就會出現被夾擊的現象!到那時,縱然新勢力造車理想再飽滿、也是很然讓消費者買賬的!
其實,在對待新勢力造車,一開始就已經為自身埋下了諸多的不利條件。像學習特斯拉,就應該學人家的創造力與創新優勢,而不是學人家的自燃與基礎技術不良等問題。所以,在特斯拉已經出現在中國市場的情況下,國內新勢力企業仍不能夠在創新與突破上有大的改變(許多新勢力企業還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就會不斷地被問題所困擾、甚至裹足不前!更重要的還在于,如何維系住消費者對新勢力造車的關注,才是眾多新勢力造車的最至關重要的。換句話說,國內的新勢力造車,既然在基礎制造、成熟品牌以及生產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開始造車,就需要用更為創新的舉措吸引人、用科學合理的營銷模式尋求與眾不同,這才是讓消費者不離不棄的關鍵。相反,如果在硬件方面的技術不靈、還要用取巧方式對待市場與消費者,最后也只能是走上小黃車的老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