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應該是第一次聽說“肌肉車”這個詞,但你一定對好萊塢大片中,《變形金剛》里面的大黃蜂卡瑪諾SS、《速度與激情7》里面的挑戰者STR8印象深刻。所謂的肌肉車就是特指這些馬力巨大、動力變態、跑起來像個渾身肌肉的碩大怪物在奔跑一樣的大中型汽車。
肌肉車文化源于美國,起始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一類搭載了大排量V8發動機的經濟型跑車,如伏特野馬、道奇挑戰者、雪佛蘭科邁羅都是典型的肌肉車,廣義的肌肉車是一種暴力形象,大尺寸、高性能、高排量,馬力和扭矩都很強勁。
肌肉車是美國汽車文化的一個代表,但為什么在國內卻火不起來,甚至聞所未聞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油耗太大,不符合國情。
肌肉車行駛在路上經常有一種坦克的既視感,外形方正粗獷,但油耗絕對不是虛的,我國現在對環境保護意識較強,特別是對汽車的排放要求非常高,肌肉車這種巨無霸一味的追求動力性能,肯定是和我過發展定位不符。
2、價格問題
其實肌肉車初始定位是想讓平民階級能買得起的車型,在美國一輛肌肉車通常5萬美元以內都可以搞定,但這些車出口到中國以后,價格簡直是逆天式增長,翻了4~5倍不止,根本就沒想著要做市場吧。
3、不實用
美國地廣人稀,空曠的西部大世界開一輛肌肉車橫沖直撞可以肆無忌憚,但在中國……是在是想不出有哪些場景可以讓肌肉車自由出行?北京上海還是鄉間小道?
雖說肌肉車不太適合中國國情,但并不是說在中國完全沒有,總會有極少數人對之具備情懷,有錢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