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足球混合投注500网最新消息/足球胜负彩500足彩网天气预报/西班牙黄金一代/湖人几个总冠军

歡迎光臨車網世界!

微信 | 微博 車網中國公眾號二維碼

當前位置:首頁 > 車聯網 > 新技術 > 返回

10家企業跨界造車 主推新能源/無人駕駛

發布日期:2016-06-01 15:46  作者:張宏利   瀏覽次數:2417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在IT產業與汽車的聯系愈發緊密的同時,全球汽車產業已展開一場巨大的變革。隨著蘋果、谷歌等國際互聯網巨頭的興起,針對汽車和互聯網融合的新趨勢,不少多元化且跨度很大的企業已開始進軍汽車制造業,涉及樂視、格力等企業,一波跨界造車的潮流就此展開。網通社對目前涉及跨界造車的企業進行統計后發現,其中有蘋果、樂視、富士康+騰訊在內的七家企業將會研發制造新能源汽車,另外三家企業選擇研發制造無人駕駛汽車。此次統計的絕大多數企業都曾參與過與汽車相關的互聯網、零部件領域,只有格力此前未涉及。

新能源/無人駕駛

新能源及無人駕駛技術均是汽車市場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汽車行業內,奔馳、寶馬、奧迪等行業巨頭也早已開始相關領域的研究,如寶馬已推出i3純電動汽車、i8混合動力跑車,奧迪在2015 CES展上則展示了自動駕駛技術。從上表不難看出,九家科技公司汽車開發項目主要瞄準新能源汽車及無人駕駛兩個方向,其中索尼、百度、谷歌主要研發方向為無人駕駛汽車,而其他六家公司則意圖打造短期內可量產的智能化電動汽車。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除蘋果、索尼、谷歌等國際科技行業大佬,國內企業也紛紛涉足汽車領域。
 

好汽車·格力造,格力正式宣布造車
 

成立于1991年的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專業化空調企業。近年來,格力集團不斷進行多元化投資,以涉足更多領域。近日,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正式宣布造車。目前,格力集團正計劃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該公司目前擁有年產10萬輛純電動SUV的生產能力可幫助格力造車接近產能支持等問題。
 

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自2009年起進行產業化投資,目標是打造以鋰電池、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整車、智能電網調峰調頻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技術為一體的新能源閉合式循環產業鏈。截止2015年底,珠海銀隆在廣東珠海、河北武安及石家莊建有三個生產基地,具備年產能為:純電動客車3.3萬輛,純電動SUV 10萬輛,電池6.2億安時,鈦酸鋰電池原材料5,000噸,儲能800MW的生產能力。已經形成的10萬輛純電動SUV產能對格力造車提供巨大幫助,同時意味著未來格力推出的整車產品有望進軍SUV領域。
 

2015年末格力定下5年2,000億元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格力急需找到空調核心業務以外的增長點。放眼格力的業務,要想實現2,000億計劃,依靠手機很難達成目標,而布局新能源汽車則成了不錯的方向之一。在全球范圍內,目前已有多家科技公司紛紛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始向美國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靠攏。在國內,充電樁設施等也逐年開始完善,政策紅利也正在到來,新能源汽車有望迎來爆發。
 

富士康+騰訊聯手和諧汽車創辦和諧富騰公司
 

2014年12月21日,在香港上市的汽車經銷商集團和諧汽車發布增發股份公告,富士康就此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隨后騰訊也與和諧汽車合作,三者聯手創立了和諧富騰公司,其中的三個股東將投入十億元人民幣做一個基金,然后投資建立一個創新的公司造純電動汽車,獨立經營。幾個股東一致認為要做一個國際化的豪華品牌。
 

公司以后大陸的總部設在深圳,因為騰訊和富士康的基地在深圳。新公司會在慕尼黑開設研發基地,基本上是為了第一款車的機械研發工作,另外IT包括自動駕駛等也是有必要的,因為資源全部在那里。還有幾個地方要設立辦事處,比如北京、臺灣。富士康很多研發工作在臺灣。新公司同時也會利用股東的資源,比如富士康有自己的電池工廠,有電池研發。騰訊也有許多資源能夠利用起來。
 

汽車互聯網媒體造電動超級跑車
 

蔚來汽車創立于2014年,總部位于上海,創始人包括易車網董事長兼CEO李斌和一系列互聯網創業者,由李斌擔任董事長。蔚來汽車注冊在上海,該公司邀請了前福特公司和瑪莎拉蒂公司的高管Martin Leach擔任總裁,公司員工有300多人,大部分從事研究開發,公司也在美國硅谷、德國慕尼黑、英國倫敦和中國的北京和上海設立了分支機構。
 

蔚來汽車的第一款產品將是高性能的電動跑車,會對標特斯拉并且做的更好。還表示第一款產品擁有1000匹馬力、從靜止加速至100公里/小時在三秒以內,性能對標LaFerrari和邁凱倫P1,并且在2016年下半年推出。除了電動超級跑車之外,蔚來汽車公司也計劃生產大眾型號,價格僅為特斯拉Model S的一半(該款車在中國的售價為62萬元人民幣)。
 

今年4月6日,蔚來汽車與江淮汽車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電動汽車領域進行全面戰略合作,整體合作規模將達到100億元。兩家公司的戰略合作涉及技術交流合作、供應鏈優化與共享、先進制造體系的建立與共享、創新營銷服務等領域,以及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資本合作等內容。
 

樂視宣布LeSEE計劃 造超級汽車
 

去年1月20日,樂視宣布要造智能化、互聯網化、純電動化的“超級汽車”。同時,樂視發布了首個與造車計劃相關的產品——智能汽車UI系統LeUIAuto版。樂視的戰略合作伙伴,北汽集團也在電動車技術、相關零部件配套體系等硬件部分給予樂視支持。北汽和樂視聯手造車并不讓人意外,2014年4月,北汽董事長徐和誼在一次公開場合就提出 “汽車企業未來可能會成為互聯網企業的貼牌制造商”的觀點,甚至點名“樂視網”,表示愿意“代工生產樂視汽車”。同年8月,樂視作為第二大股東,與北汽一起投資了美國高科技純電動汽車設計公司Atieva。而今年4月20日,樂視對外正式亮相全新LeSEE概念車,并宣布LeSEE計劃。
 

隨著合作伙伴FF正式在北拉斯維加斯建廠,樂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互聯網汽車制造工廠的企業。加之此前阿斯頓·馬丁將為樂視代工的工廠,樂視將擁有兩大工廠提供產量支持,同時兩家工廠將逐漸達到資源共享。據了解,FF新工廠一期產能將達到10-15萬輛。從規模上看,未來樂視有望打造更多走量產品,順應市場走勢。
 

另需說明的是,樂視和阿斯頓·馬丁雙方成立的合資公司,合作范圍不僅是樂視超級汽車,還包括阿斯頓·馬丁和樂視的合作伙伴美國初創電動汽車公司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的電動汽車。在經營內容方面將包括電動車的研發、生產、制造以及銷售。未來樂視將通過旗下電商平臺、互聯網傳播以及營銷資源,幫助阿斯頓·馬丁提升銷量,逐漸做到合作伙伴互利共贏。
 

易到打造出租電動汽車
 

去年2月3日,易到、奇瑞、博泰三方宣布,將創立“易奇泰行”合資公司,推出一款共享的智能互聯網電動汽車,該車只提供出租服務,單日費用為99元。在這款車上,博泰提供車聯網技術,易到提供智能共享平臺,奇瑞則負責車型開發和生產制造。第一款車將是基于QQ平臺打造的易奇汽車by iVokaOS,是一臺續航里程達到200公里的電動汽車。該車搭載的iVokaOS系統可以根據大數據智能導航,選擇最佳路線避免擁堵路段,并可選擇附近價格最低的停車位。
 

蘋果打造智能電動汽車
 

據海外媒體《華爾街日報》透露,蘋果已悄悄啟動代號為“泰坦”(Titan)的電動智能車計劃,旨在開發類似小型貨車的電動車。此外英國《金融時報》也報道稱蘋果已經成立秘密研究實驗室,并正在大力招聘大量的汽車專家。在這其中,蘋果從奔馳挖來的北美研發中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諸維爾特(Johann Jungwirth)無疑是最受外界關注的一個案例。
 

《華爾街日報》表示,蘋果的汽車項目由CEO蒂姆-庫克(Tim Cook)親自批準,曾經在福特擔任高管的蘋果iPod和iPhone設計師、蘋果產品設計副總裁史蒂夫-扎德斯基(Steve Zadesky)則是這一團隊的負責人。目前的蘋果似乎已經開始同其他汽車生產廠商以及零部件供應商商談具體細節。
 

索尼涉足自動駕駛汽車
 

索尼此前宣布向日本一家從事汽車自動駕駛技術開發的日本企業ZMP注資1億日元,正式涉足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目前自動駕駛汽車需要多達10個攝像頭,索尼已生產車載圖像傳感器,其靈敏度號稱可以十倍于現今普通車載傳感器,更方便在弱光環境下進行物體拍攝。而ZMP則早已開始銷售與微軟合作的RoboCar PHV自動駕駛汽車。索尼與之合作,將能夠使自己的車載傳感器與ZMP的軟件技術相整合,從而更加深入的參與到未來智能汽車的制造。
 

百度研發“半”無人駕駛汽車
 

比人工駕駛更加安全的是無人駕駛汽車,國內互聯行業的佼佼者百度開始研發此項技術。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副主管余凱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證實,他們的確啟動了無人駕駛汽車開發計劃,但這款汽車只能稱為半無人駕駛汽車,還需要司機介入操控。百度的目標是首先開發出具備部分無人駕駛功能的汽車。
 

除正在自主研發汽車整車產品,百度也已推出車載互聯產品并與比亞迪等車企合作。比亞迪宋上市時闡述了車載系統CarLife,能將用戶的智能手機與車載系統無縫結合。通過USB連接線將手機豐富的功能在導航儀上使用,實現“人、車、手機”之間的互聯互通。
 

谷歌研發無人駕駛技術
 

谷歌進行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究由來已久,早在2010年,谷歌便展示了無人駕駛技術。據了解,Google無人駕駛汽車項目由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的主任、谷歌工程師和谷歌街景地圖服務的創造者之一SebAstiAn Thrun領導,共有7輛試驗用車,其中包括6輛豐田普銳斯和1輛奧迪TT。在2012年美國內達華州為Google無人車頒發上路許可之后,至今總共完成超過70萬公里的道路實測,其中共計發生車禍一起。
 

在提到無人駕駛技術的時候,Google方面認為雷達、車道保持系統 、激光測距系統、 紅外攝像頭 、立體視覺 、GPS/慣性導航系統、車輪角度編碼器是核心元件。因為沒有設置方向盤、油門、剎車等傳統機械裝置,Google無人車是徹徹底底的自動駕駛,其原理是車頂上的掃描器發射64束激光射線,不停地對周邊環境進行探測;再由底部的系統測量出車輛在三個方向上的加速度、角速度等數據;加上車載攝像頭所拍攝的周邊實景匯總至車載計算機實現物理環境的感知與分析。
 

總結: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跨領域進入汽車行業的企業均是在各自領域已取得不小成就的行業巨頭,本身擁有充沛的技術及財力資源。自主研發或尋找汽車行業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未來能否推出獲得汽車市場認可的產品尚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跨界企業將為汽車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汽車產品高科技的應用。

上一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與寧德時代新能源達成合作協議

下一篇:大金龍談新能源客車技術問題及破題

熱門文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招賢納士 隱私政策 車網歷程

Copyright?2004-2030 車網世界版權所有 京ICP證040347號-1 技術支持: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