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4-05 22:02 作者:張宏利 瀏覽次數:6371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日前,特斯拉發布了醞釀已久的低價電動車Model 3這款基礎款定價3.5萬美元,高配車型售價在5.5萬美元以上。一次充電可行駛215英里,具備超級充電、自動駕駛等功能的電動汽車一發布就迎來了火爆的預訂。
發布前預訂11萬,上市兩天預售量就超過25萬輛的表現顯著超出市場預期。此前行業分析師預計要到2016年底該款車型的預訂數量才可能超過11.5萬輛。
全球股票研究公司預計,截至4月3日Model 3預訂將超過30萬部,這意味著僅此一款車型將給特斯拉帶來超過100億美元的潛在收入。
特斯拉Model3一發布,國內電動汽車行業一片哀鳴。特別是特斯拉正在策劃中國合資生產,令國內電動汽車企業如臨大敵。
特斯拉Model3美國售價不過3.5萬美元,在中國國產化后的價格回與美國差不多,而如果享受補貼會只有10多萬。這與國產電動汽車基本相當,而國產電動汽車的性能差得多。
Model3來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應該怎么辦?
一、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天生不足
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大發展,產銷量都翻了三倍多。比亞迪的總銷量甚至排名到世界前列,超過了特斯拉。
但是,電動汽車也是汽車,這是一個國外發展了100多年,而國內只發展了幾十年的產業。
中國發展現代汽車工業要從80年代的大眾合資算起,而真正開始建立自己的產業鏈是90年代以后的事情。相比美國成熟的汽車工業體系和技術積累,中國汽車企業差距巨大。
而特斯拉起步其實也很山寨,創始人僅僅是掌握了電池管理系統的一套東西,汽車底盤沒有,電池外購,電機外購,沒有工廠。
但是特斯拉在歐美的環境下,得到了美國能源部的巨額貸款,從美國通用,馬自達美國公司挖來汽車行業的人才,傳說還帶來了一個車型。
而在產業鏈上,特斯拉得到了奔馳的幫助,大量配件用奔馳的采購體系。在制造商特斯拉拿下了豐田的工廠,也得到了豐田的幫助。
而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完全是土法上馬,逆向國外的車型,自己沒有足夠的技術積累,也沒有好環境能挖到一流的國際人才。
雖然在電池上,電機上,中國企業差距不算很大,但是到了整車上面。中國新能源汽車與特斯拉就成了奇瑞與奔馳的區別。
一旦兩者到了同價位,特斯拉的性能,品牌要好太多,中國新能源汽車無法與之競爭。
二、敵進我退,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可以獨辟蹊徑
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榜上,中國排名前列的并不是類似于特斯拉的純電動汽車,而是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這很有意思。
目前的中國還在城市化的集中階段,普通家庭260多平米,上下兩層,帶游泳池與草坪的大House。也就沒有充電的便利條件。
純電動汽車在中國的銷量并不亮眼,包括特斯拉ModelS。
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市內用電,長途用油。方便時候充電,不方便時候加油的特性非常適合中國市場。
對中國家庭的唯一用車來說,純電動車不能跑長途,嚴重依賴充電樁,充電慢,并不實用。而插電混合動力恰恰可以繞開特斯拉的強勁競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途。
三、合作才有前途
目前,在插電混合動力方面,比亞迪幾乎是一枝獨秀,上汽,廣汽也有產品,但是不如比亞迪熱鬧。而長安,長城,一汽這類企業的產品還停留在展會上。
而真正比造車的技術實力,比亞迪并不能算國內的一線企業。中國汽車企業各有所長,比亞迪只是在電池,電機,電控上有優勢。
而比汽車底盤,整車,產業鏈,上汽,一汽更有優勢。中國要在新能源汽車上實現彎道超車,推出超過國外企業的產品,就必須互相合作。
我們看到英菲尼迪用奔馳的發動機,寶馬和雪鐵龍聯合研發發動機,豐田和斯巴魯一起開發產品,而國內企業缺罕見這種合作。
比亞迪有電池,電機,電控技術,但是沒有一個正向研發的底盤,而一汽花費巨資研發了紅旗C級和E級底盤卻沒有新能源技術。
這兩家都不會做外觀設計,而長安在全球有設計中心。
這三家都沒有成熟的產品體系,而觀致有一套歐洲過來的體系。
如果中國企業通力合作,是可以做出特斯拉ModelS同級別優秀產品的。
比亞迪正在策劃0-100公里加速2.9秒的C級轎車,而一汽紅旗的C級轎車底盤是現成的,如果有一輛外觀漂亮,底盤成熟,性能出色,品控與安全放心的國產新能源插電轎車。又何懼特斯拉呢?
所以,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只要找準方向,通力合作,特斯拉不足為懼。
4 月 7 日消息,比亞迪聯合當地合作伙伴 GS 公司近期召...
11 月 4 日消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將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
11月2日,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表示,該公司將按計劃...
天眼查App顯示,10月31日,美團打車運營主體上海路團科技...
11月1日,北京新誠軟科技有限公司與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