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2-22 11:16 作者:張宏利 瀏覽次數:10630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無論是從政策和企業,還是從產品和銷售的角度來看,新能源車都是2015年汽車行業的大熱點。2016年,新能源車的銷售勢必將迎來一個新的高峰。
以北京為例,主觀上來看,新能源汽車能夠熱銷與消費者環保意識的增強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普通燃油車搖號政策的限制,充電設施配套服務的完善,以及國家與地方補貼后更具競爭力的價格。
近日,關于部分車企和汽車租賃公司騙取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新聞再次登上了各大網站的頭條。實際上,關于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爭議由來已久。支持補貼者認為,新能源汽車剛剛起步,需要政策傾斜才能發展壯大;反對者則認為,有的企業鉆空子騙補貼,不利于產業健康發展。
日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給出了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時間表。樓繼偉稱,將逐步退出針對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到2021年完全取消,由市場決定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
業內專家認為,一旦純電動汽車的補貼取消,那么,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純電動汽車不僅與傳統汽車賽跑,還要與市場化水平更高的混動車型賽跑。不少人擔憂,沒有了價格優勢的電動汽車,還能在日趨成熟理性的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玩得轉嗎?
盡管新能源汽車的增長速度飛快,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新能源汽車的產銷仍然沒有形成規模。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2015年全國新能源車產銷情況,去年我國共生產34.04萬輛新能源車,銷售33.1萬輛,這與普通小客車去年產銷均超過2000萬輛相比仍然相去甚遠。
續航里程是制約購買的首要阻礙。據一份榜單顯示,在目前國內可購買的新能源汽車中,大部分國產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都在200公里以下。有專家分析稱,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300~400公里才是讓消費者放心使用的續航里程。
因此,未來新能源汽車想要發展,除了完善充電設施之外,提升產品性能是擺在車企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在補貼逐漸降低甚至完全消失之后,車企在前期加強技術方面的投入,形成規模化生產,有利于后期成本的降低。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沒有了補貼,對于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像特斯拉一樣真正研發一款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車型,要么放棄新能源汽車業務。通過市場競爭,優質資源全部向核心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聚焦,或許可以促進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更大進步。
4 月 7 日消息,比亞迪聯合當地合作伙伴 GS 公司近期召...
11 月 4 日消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將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
11月2日,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表示,該公司將按計劃...
天眼查App顯示,10月31日,美團打車運營主體上海路團科技...
11月1日,北京新誠軟科技有限公司與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