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1-20 20:48 作者:張宏利 瀏覽次數:9401
車網中國 綜合新聞 同樣,在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境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配套基礎建設進展顯著。特別是在大城市,公眾充電設施越來越多,新建小區的充電位也逐漸成為標配,這給了新能源汽車的潛在消費者以極大的信心。
而且經過了媒體、政策、車企這么多年潛移默化的市場推廣,消費者對于新能源的接受度與認同度已經達到了可以支持產業化市場化發展的程度。特別是在霧霾、PM2.5等關鍵詞揮之不去的陰影之下,選擇一款更加環保的新能源車型,正逐漸成為大勢所趨。
更為重要的是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品得到了很大的豐富。在2015年整體銷量中占據舉足輕重地位的A00級、A0級經濟型新能源汽車,就有 包括北汽E系列、奇瑞QQE、眾泰云100等在內的多款車型可以選擇;而在新能源SUV領域,也已經從比亞迪唐開始,北汽、江淮等都在蓄勢加入。可以說, 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的自主整車企業,都已推出或即將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有的車企甚至擁有五款以上的新能源車型,比如比亞迪,在擁有K9、e6、秦、 唐之后,又推出或即將推出宋、元等車型,其產品布局已經相當有條理成規模了。
而價格上的親民,更是成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原動力。畢竟,僅僅為了公民的環保責任是無法讓消費者去購買昂貴的新能源汽車的,但如果價格 親民,那么在新能源汽車的節能環保優勢與公民責任感以及政策扶持共同作用下,就會有相當數量的消費者勇于嘗試。像比亞迪秦這樣的車型,國補地補之后,也就 十萬出頭,即使排除限牌、拍牌等地方政策所帶來的額外優勢,其性價比優勢也已經與傳統汽車相當了。
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并孕育出比亞迪這樣的新能源汽車全球第一,對于龐大的中國市場而言是必然的。如何把這種良好的勢頭保持下去,這 才是關鍵。雖然,在2015年的中國新能源市場,政策因素舉足輕重,但正是有了上文所提及的這些技術的、產業的、產品的、市場的積淀,才使得2015年的 新能源汽車能夠借力政策扶持的東風得到快速的前進。從長遠來看,政策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必然是不能也不應該一直持續的,而那些“非政策”因素,才是推動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前進的持久動力。
4 月 7 日消息,比亞迪聯合當地合作伙伴 GS 公司近期召...
11 月 4 日消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將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
11月2日,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表示,該公司將按計劃...
天眼查App顯示,10月31日,美團打車運營主體上海路團科技...
11月1日,北京新誠軟科技有限公司與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