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1-06 14:58 來源:第一電動 作者:七羽 瀏覽次數:2654
經歷了2015年的市場大幅放緩,各家企業都在重新審視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思考如何更快更好地揚長補短、做強做精,如何在最短的時間里提高核心競爭力,如何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活下去。
“汽車就是沙發底下加個輪子”、“多生孩子好打架”、“2018年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最大”等等的草莽時代的信條都已經過去。似乎再沒有幾家中國汽車企業愿意“耐得住寂寞”地搞基礎研發,互聯網+時代的新玩法,讓我們看到了百年汽車的傳統模式將一去不復返。小而美、高效率、現金流成為越來越多地共識。要真正提高核心競爭力,依據自身特點,向越來越富裕但也越來越挑剔的中國消費者提供性價比最高的安全可靠的產品,就必須要有可持續的技術和品牌作為支撐,或者如眾泰般主打“10萬元的豪華車”的超高性價比模式。而互聯網+為這些新打法提供了可能。
總之,不管打法如何,創意如何,抓到耗子的貓才是好貓。有銷量、能掙錢成為股市跌宕、霧霾籠罩下的中國汽車當家人最樸素的共識和愿望。
中國汽車企業綜合實力的提升以及自主研發與合資合作近十年來對提升中國汽車核心競爭力的貢獻程度趨緩,通過海外并購迅速獲得核心競爭力的“第三條道路”的作用逐漸顯露。而世界范圍的經濟不穩定也的的確確給中國汽車企業海外并購提供了絕佳機會。海外并購成了互聯網+時代彌補自身不足,實現自身戰略的新常態打法。
中國汽車市場雖然增幅放緩,但相比較發達成熟市場還是不錯的。中國龐大的市場和與日俱增的實力,也讓國外同行們更愿意向 “金主“靠攏。據商務部統計,今年前11個月,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041.3億美元,同比增長16%。流向制造業的投資118億美元,同比增長95.4%,其中流向裝備制造業的投資58.9%美元,同比增長117.3%。湯森路透的數據也顯示,在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并購交易額創下歷史新高后,2015年全年已公布的涉及中國企業的并購交易總額同比增長60.7%至7263億美元,再次創下新高。2015年汽車領域并購的前20大并購交易案例中,中國企業就占了7席。
2015年重要中外合作/海外并購回顧
5月27日,天津濱海高新區地方政府投資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2億元)收購國家現代能源控股(NMEH)旗下的國能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 30%的股份,正式成為NEVS的第二大股東。2015年6月24日,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其參股49%的北京國研天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于2015年6月19日與青島政府地方融資平臺城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青博投資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協議》。北京國研天成出資6.38億元人民幣,受讓青島城發投資所持有的青博100%的股權,青博投資2013年以9800萬美元(約為6.1億元人民幣)收購的NEVS的22%,也正式轉入北京國研天成投資及其母公司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下。至此,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由原來蔣大龍控制的國家現代能源控股(NMEH)和青島青博投資以78%:22%的股權結構,正式變更為由國家現代能源控股(NMEH)、天津濱海高新區(THT)以及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通過其參股子公司北京國研天成投資)三方按照48%:30%:22%共同出資的三方合資公司。NEVS與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EAMSUN)(通過其關聯公司北京中域綠色投資)和北京國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SRIT)(通過其參股子公司北京國研互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三方以50%:40%:10% 比例共同投資成立國能新能源有限公司(NEVS天津工廠)。NEVS還與北京國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SRIT)(通過其參股子公司北京國研互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90%:10%比例共同投資,成立國能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NATD)。
7月20日,北汽福田汽車旗下德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通過收購寶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寶沃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注冊成立,注冊地為北京朝陽區阜通東大街1號院2號樓,也就是地處北京東北四五環之間的望京SOHO,注冊資本為1500萬歐元。由今年三月剛剛被任命為寶沃汽車全球董事長兼CEO的華立新(Ulrich Walker)任法人代表,并同時親自擔任寶沃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福田汽車執行副總經理魏燕欽擔任副董事長和經理,福田汽車副總裁陳威旭出任董事,寶沃汽車品牌繼承人、寶沃股份公司監事會主席克里斯蒂安•寶沃(Christian Borgward)任監事。
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福田成功地將其100%控股的曾孫公司寶沃中國變成了一家外商獨資公司,也成功地與福田“撇清了關系”,確保了寶沃品牌從一誕生起就具有了高大上的“純正德國基因的豪華品牌”。
9月30日,萬向集團2014年出資1.492億美元競購的的美國菲斯科汽車技術集團(Fisker Automotive and Technology Group)正式宣布更名為卡瑪汽車公司(Karma Automotive)。2015年6月16日,菲斯科汽車技術集團公司(FATG)正式宣布將在美國加州的Moreno Valley建造全新工廠,未來將增程式電動跑車卡瑪從芬蘭轉移到加州新工廠來生產,后續車型Atlantic也在計劃中,全新一代卡瑪將在2016年年中下線,并面向全球市場銷售。未來將引入中國 進行本地化生產。母公司萬向集團的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也在積極申請中。
12月9日,有樂視投資的法拉第未來(Farady Future) 宣布在美國內華達州APEX工業區建立10億美元工廠,未來打造足以挑戰特斯拉的高端新能源汽車。
從這些海外并購案例中,與以往相比,可以發現其中呈現的新特點。
一、并購實施的政策環境更加寬松
中國近年來來鼓勵海外并購的政策越來越多。商務部除了牽頭制定促進政策外,還開展一系列公共服務工作。比如每年更新發布涉及166個國家和地區的《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指南匯聚了各國各地區的法律法規、宏觀經濟數據以及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投資合作相關信息,指出企業在開展境外投資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并給予提示和建議,引導企業積極穩妥開展對外投資并購。今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若干意見》等等,都把海外并購列為國家重點鼓勵項目。
2012年8月份中國公布的《關于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發改外資[2012]1905號)規定,中方投資額3億美元以下的資源開發類、1億美元以下的非資源開發類境外投資項目的核準權限下放至省級發展改革部門,中央企業實施的上述境外投資項目由企業自主決策并報國家發改委備案。對于地方企業實施的中方投資額3000萬美元以下資源開發類、中方投資額1000萬美元以下的非資源開發類境外投資項目,實行表格制核準管理,不再要求企業提供項目申請報告。政府鼓勵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排頭兵,未來在審批海外并購交易時更加寬松。因此小規模投資一般通過審批的問題都不大。這可比之前的審批要容易通過許多。
二、并購對象的選擇更加務實
與前幾年動不動就傳出中國某企業要收購通用汽車、某企業要收購菲亞特克萊斯勒、某企業要收購大眾汽車、某企業要收購特斯拉汽車等計劃相比,今年收購輪胎技術、關鍵零部件、新能源動力總成等更加實在一些。收購之后更能為我所用,也更有利于彌補自身短板、提升中國汽車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謹防“為了大而而收購”或“看見便宜了就收購”的誤區。
三、實施并購的主體呈多元化和聯合并購的趨勢
從幾年前基本上是由清一色財大氣粗的“國字號”汽車企業出面實施到目前民營、國企、技術公司、互聯網公司、基金等各種類型企業齊上陣的局面。而且民營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逐漸走到了中國汽車海外并購的前臺。這與中國的民營汽車企業和互聯網公司在國內市場上所面臨的大環境息息相關。中國民營企業除了缺乏國企天生就擁有的在制度、人員、融資、技術、壟斷等優勢外,本身還面臨規模小、資金不足、融資渠道狹窄、人才缺乏、沒有可持續的研發能力、品牌弱小等不利因素,大多數其實仍然掙扎在生死線上,在面對中國汽車市場上外資和企業的激烈競爭時,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壓力和危機感更重一些,因此在面對任何一個能幫助扭轉自身窘境的海外并購的機會時絕不輕易放過,因為只有通過這條“捷徑”,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成長起來,贏得與外企和國企競爭中的優勢。
2015年一大批互聯網公司跨界進入汽車領域,如樂視、蔚來汽車、車和家、小鵬、博泰等等,新興的汽車制造方式、新能源汽車創業公司都是這些企業愿意收購的。中國互聯網+的戰略將幫助這些企業走出去更快更輕松。同時,多家中國企業聯合并購的形式,也是2015年出現的新趨勢。這樣可以分散風險,增加成功機率。
四、更加重視并購之后的整合
并購之后是原企業中從管理層到基層員工最敏感的時刻。在沒完全了解情況之前從貿然動手術是大忌。本人接觸過的失敗案例中,許多都是剛提交收購方案時就大談特談收購后要如何如何進行大刀闊斧、翻天覆地的改革,如何如何把業務種類擴大數十倍,絲毫沒顧及到原來高管團隊的感受,也沒考慮到人家上百年的家族企業正是保持了業務的單一性才成為“百年老店”的。今年12月印度馬恒達汽車成功地擊敗中國企業收購了意大利三大汽車設計公司之一的Pininfarina(賓法)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馬恒達從2010年起堅持不懈地與賓法談了5年,最后從中國人眼皮底下購得了賓法,收購前一再強調繼續保持賓法的獨立運作,共同制定未來商業計劃等等都是其笑到最后的原因之一。
當然,一些教訓仍然值得后來者認真學習。如缺乏明確的整體戰略規劃,一旦出現的“便宜貨”便頭腦發熱,逮到什么算什么,最終成了為并購而并購,為了撿“便宜貨”而并購。另外,自家人相互壓價惡性競爭,“不怕老外怕老鄉,就怕他鄉遇故知”的現象大為減少,但仍有個別現象存在。
進入2016,中國汽車海外并購必將繼續高歌猛進。在此預祝中國汽車2016年海外購物愉快!
4 月 7 日消息,比亞迪聯合當地合作伙伴 GS 公司近期召...
11 月 4 日消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將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
11月2日,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表示,該公司將按計劃...
天眼查App顯示,10月31日,美團打車運營主體上海路團科技...
11月1日,北京新誠軟科技有限公司與路德思汽車銷售服務(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