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大局初定,全民消費尚待復蘇,兩會主題也因此時刻不離民生。對于外資企業來說,這絕不是投資的最好時機。然而,就在兩會結束之后,大眾汽車集團以約21億歐元、折合人民幣超過166億元的力度“重倉”中國。
5月28日晚,大眾汽車集團先是與國軒高科連夜完成簽約,大眾注資約11億歐元獲得國軒高科26%的股份,成為大股東。翌日上午,大眾汽車集團與江汽控股在人民大會堂完成簽約,以10億歐元獲得江汽50%股份,同時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拿到管理權。
對此,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博士表示,兩個投資項目對于未來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的發展是具有深遠影響,不僅讓大眾與合作伙伴在中國這一全球最重要的電動汽車市場占據先機,還將為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做出貢獻。很顯然,迪斯所考量的、所看到的,絕不僅僅是兩項投資的未來風險與收益,更多的,是堅信大眾汽車集團與中國汽車工業,能夠在高開放的市場環境下譜寫出全新篇章。
緊跟時代浪潮
“今天的投資決定,也響應了中國政府加大外商投資力度政策。良好的的政策及市場環境為我們獲得江淮大眾管理權提供了先機和條件。”在迪斯看來,大眾汽車集團的投資決定非常合理。過去近36年時間里,大眾汽車集團和上汽大眾、一汽-大眾等合作伙伴,基于互信與互敬攜手實現業務增長,共同開辟出中國汽車快速發展之路。
這一次,大眾汽車集團用毫不猶豫的巨額投資來表明,將繼續深度參與到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之中。面對這樣的一份熱忱,安徽省回以強烈的變革意愿和開放的市場環境;合肥作為“全球十大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則為大眾汽車集團打開充分融入中國新經濟時代的窗口。
過去數年,合肥市乃至整個安徽省,都在為謀求經濟轉型而不斷探索。其中,圍繞“五化”展開的傳統汽車產業改造升級,已成為安徽汽車產業發展的絕對重點。為推動汽車產業不斷升級,安徽省一直在推動國有企業改革,試圖以更活躍的企業機制、更開放的市場環境帶動經濟發展。
合肥市則早已依托科大訊飛打造中國聲谷,集聚眾多初創型企業與人工智能平臺,深度布局智能語音、芯片、智能制造、云計算、大數據及應用為主的多元化人工智能產業。在這百萬千億、前景廣闊的新經濟領域,新能源汽車制造及智慧出行,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很顯然,在中國新一輪經濟轉型浪潮剛剛興起之時,大眾汽車集團就早已投身其中,并不斷融入、共推發展。
此次簽約,大眾汽車集團持股江汽50%就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這是汽車產業中外資企業首度參與到國企混改,是開先例之舉,已成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制改革的全新注腳。與此同時,大眾汽車集團將合資企業江淮大眾的持股比例增至75%,也是大眾汽車集團第一次成為中國合資企業的控股股東。
毫無疑問,大眾汽車集團此次投資已與中國及地方經濟發展深度捆綁。更重要的是,大眾汽車集團的對新能源汽車、對智慧出行的探索與發力,與安徽合肥的城市建設方向及經濟發展模式高度契合。
“我們與安徽省、合肥市共同決定,通過我們之間的合作,把安徽省以及合肥市打造成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重要基地,不光體現在電動汽車方面,也體現在電池領域,這對于安徽省和合肥市的發展以及我們的合作來說,也邁出了重要堅實的一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 馮思翰博士表示,有機會參與一家中國汽車企業的戰略發展進程,同時實質性地入股了一家上市民企,這也再次證明了中國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的決心。
站在新經濟風口的合肥,已成為長春、上海之外,大眾汽車集團在華的“第三極”。決定從合肥再出發,也讓馮思翰對大眾未來信心滿滿:“獲得中國市場的信賴讓我們深感自豪,更讓我們自豪的,是因此成為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受益者。”
領跑電動未來
大眾汽車集團與安徽、合肥,以及江汽、國軒高科共同看好的,是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的無限前景。
“中國市場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大眾需要迅速作出調整”迪斯表示,“今年,我們看到在中國的銷售情況是100萬臺電動車輛和1800萬臺傳統燃油車型。到2030年,我們預計電動車數量將達到1300萬臺,內燃機車型將會降到1700萬臺,這意味著我們現在要準備好應對未來中國汽車市場變化的能力,同時我們整體業務也需要做出調整和適應,包括零配件業務,只有這樣的調整才能保證我們集團的盈利性。”
正因聚焦電動化,大眾汽車集團對此輪簽約有著明確的規劃。
哪怕巨資入股江汽控股,大眾汽車集團方面也堅定表示,當下重點依然是江淮大眾及合資公司與西雅特之間的業務可能性。對于江汽控股,大眾汽車集團更多的是要扮演好一個“戰略投資者”的角色,目前不會涉及到江淮的商用車布局上,更不會對江淮汽車具體業務產生影響。針對入股國軒高科成為大股東的問題,馮思翰明確表示大眾汽車集團不會涉及經營權,現在沒有必要介入到管理層當中。
巨額投資之后,大眾汽車集團更希望能夠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以及基于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出行生態占據領先地位。
江淮大眾將成為大眾汽車集團提速電動化的重要載體。增持之后,迪斯認為這將有利于企業明確控制權,能夠按照標準快速決策,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其次,將更好的實現知識產權積累,為全球化做更好的前期準備;第三是技術中心和設計上的聯動能夠產生更大效能,“目前為未來準備的、由江淮大眾推出的車型正在開發當中”。
公開信息顯示,江淮大眾計劃到2025年再推出5款純電動汽車,同時建立、完善電動汽車工廠和研發中心。馮思翰明確表示,大眾汽車集團的增持將進一步保證江淮大眾的發展穩定性,合資公司也將適時興建工廠、擴充產能,保證2025年5款電動車的順利投產。
此外,迪斯還向汽車頭條App透露,江淮大眾可能會生產小型新能源車型,未來會考慮歐洲其他品牌引入江淮大眾,但目前僅僅是思考。未來,江淮大眾的車型會是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現有車型的補充與協同。
國軒高科,亦將成為大眾汽車集團電動化事業的關鍵一環。馮思翰表示,MEB平臺第一批次產品依然是寧德時代主要供應,后續批次產品中,國軒高科將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國軒高科)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對于電池材料有很深的研究,對電池原材料有很好的把控能力,我們能否深入地加入到完整的動力電池價值鏈之中,對提升我們電池業務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百億投資之后,大眾汽車集團將覆蓋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上下游的完整產業鏈,與合肥智慧城市建設深度融合,與安徽汽車產業改革相互成就。此輪看似順勢而為的合作,已再度詮釋大眾汽車對中國市場的了解與尊重,正如迪斯所言:“這兩項投資是合理的,它具有象征意義——中國市場是多么重要,對中國市場充分理解是多么重要。”不遠的未來,大眾汽車集團對電動化未來場景及商業模式的探索實踐,必將在中國新經濟發展浪潮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